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安吉人文频道 > 故鄣历史

从乌龙山到康山

 
  在开发区塘浦社区通往康山村的路上,有一座横跨西苕溪的大桥,建造于2010年,名叫乌象大桥,今年78岁的老人常广耀告诉记者,这座桥在他小时候名叫乌象坝大桥,这座桥也是他小时候从三官去到鹤鹿溪上学时经常走的。现在的这座桥,已是第三次重建的新桥,这桥名中的“乌象”两个字,就是因为桥上游有一座叫乌象坝,虽经过重修,如今依然很醒目。在乌象大桥的北面,就是康山村,康山就坐落在村子的西面。康山被人熟知,主要还是因为在1958年,这里发现了煤矿,常广耀回忆,当时的康山煤矿,直接归湖州市管辖,康山煤矿的第一任矿长名叫陈邦贵,就是原来的孝丰县长,康山在当时不但闻名全省,甚至全国。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康山已经不是原先以煤矿著称的康山,但康山、塘浦、乌象坝这些流传下来的地名,却颇有渊源,而这其中的变故,还得追溯到北宋时期。

  康山原名乌龙山

  常广耀老人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代,他曾遇到一位当时已经80多岁的名叫吴昊老者,吴昊老家在湖北省黄岗县,上世纪20年代左右来到浙江,1934年时曾在递铺任区长,新中国成立前,他还曾是安吉师范学校的老师,晚年一直从事安吉地名由来的调查。当时从吴昊老人的口中,常广耀了解到了塘浦、乌象坝、康山、乌龙山等这些地名的历史。

  据说,在很早以前,塘浦范围是汪洋一片,紧挨着现在的康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水塘,久而久之,塘浦这个地名就是这样来的。又因为水面紧挨着山边,水蒸气常年汇聚在康山顶上,总是有一股雾气笼罩着山头,几乎大半天都不见太阳,加上山脉起伏延绵,像一条乌龙盘踞在山上,因此宋代以前当地人都称这座山为乌龙山,也就是现在的康山。

  这乌龙山的“乌”也就是乌象坝的乌,那么这个乌象坝的“象”又是从何而来呢?现在塘浦的东面有个小地名叫石家塘,古时这里还有一个小地名叫象皮墩,相传象皮墩的由来是因为西苕溪每年都会从上游冲刷下来不少沙石,正好在象皮墩堆积成墩,但只要遇到发大水的年份,沙石又会全部被洪水冲散,人们在长期观察这种沙石聚散间的变化后,就把这种现象形象地比喻为具有伸缩变化的橡胶皮,久而久之就有了象皮墩这个地名。

  象皮墩在河的东南,乌龙山在河的西北,乌象坝正好处在中间,几个地名间的关系就这样形成了。

  乌龙山如何变成了康山

  说到乌龙山,如今,当地人几乎都不知道,那么这个乌龙山是如何改名成了如今的康山呢?常广耀老人认为,这其中的缘由来自于从北宋王朝向南宋过渡时,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的一段逃亡经历。

  常广耀回忆,自己12岁时在鹤鹿溪完小读书,当时康山半山腰有一条去鹤鹿溪必经的山路,当时山脚下是条大河,且水深不可测,当地老人都知道康山脚下有个山洞,因长年被水面覆盖,逐渐不为人所知。

  在康山半山腰,常广耀清晰记得,当时有一座庙,里面很阴森,因当时里面住着不少乞丐,大家都不太敢单独进入,只有在人多的时候才敢进门探一探,常广耀依稀记得,进门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旁的墙上画有一匹马和一个人,此人头戴两束野鸡毛。当时只是觉得好奇的常广耀并不知道他所看到的的东西代表着什么意思。

  在结识了吴昊老人时,才知道,这座庙是为了纪念宋高宗赵构的,而山脚下的山洞则是当初宋高宗在一路南下时,为了躲避金军追杀暂时落脚的地方。

  当时,北宋王朝不保,宋徽宗和钦宗为金兵俘虏北去,作为康王的赵构只能一路往南退缩,辗转到达浙江海盐,海盐县令路金建议请出当时梁山好汉五虎上将呼延灼抵挡金兵,然金军金兀术大将追至吊桥劈斧将呼延灼斩于浮桥上,高宗等人见状和县令共8人,逃亡当时湖州、广德交接处的故鄣县(安吉古地名)。

  万般无奈之下,赵构等人急忙躲进了乌龙山脚下的山洞,这时金兵也追至塘浦,利用竹筏搜查山洞,就在无路可逃的时候,河水忽然打来一个大浪,将赵构等人进洞的脚印掩盖了,金兵没有发现任何足迹,随后就离开。逃过此节后,赵构立刻传信给岳飞,经过了百般周折,最终逃离了险境,并在临安建立的南宋朝廷。

  此事后来就成了当地人经常谈论的旧事,久而久之,乌龙山就被称为了康王山,经过长期演变,才有了康山这个名字。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