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5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陈丽君 通讯员 李娟
昨天,山川乡精神残疾患者章爱娥在乡干部护送下来到托养所。“有专人照顾她,每天有人提醒她吃药,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章爱娥的丈夫老宣激动地说。
章爱娥原本精神三级残疾,丈夫老宣二级肢体残疾,有个12岁的儿子,一家人基本靠低保金维持生活。由于没有人督促章爱娥服用药物,最近,章爱娥病情加重,经常发作,发作时还狠命打80多岁的老母亲。在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山川乡残联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认为章爱娥在没有监护人督促坚持服药的情况下,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和她家人商量后,准备把她送到专业托养机构。可是章爱娥只是三级残疾,没有任何补助,需要自己支付每个月1000多元的费用。“毫无疑问,她家里肯定是支付不起的。”乡残联干部李伟琴说。
究竟怎么办?李伟琴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研究章爱娥的病情,最后认为她已经达到了精神二级残疾的程度,可以得到县残联的相关补助。可是,鉴定精神二级残疾需要到湖州去,对于章爱娥来说又是一件难事。于是,李伟琴又及时和县残联取得联系,得知湖州医院有精神疾病鉴定资格的医生近期要来安吉,住在和春大酒店,便记在了心上。几天后,李伟琴获悉该医生已来安吉,当天晚上就带着章爱娥来到医生住的酒店,完成了鉴定工作。昨天,大家又把章爱娥送到了托养机构,所有费用由县残联进行补助。
“这只是小事,本来就应该做的。”采访中,李伟琴等人淡淡说道。
为群众办事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山川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群众的小事就是大事,把群众的小事做好了,群众才会满意。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山川乡,有个杭州投资者办的包装厂,在三改一拆行动中,该包装厂被拆除,老板带走了15名杭州籍工人回杭州本部工作,山川本地12名工人工作无从着落。在下基层走访中,乡干部吴晓明、贾飞了解到这批工人中大部分有再就业意愿,立即着手联系他们的再就业问题。目前,这批工人全部被安排在莱开森漂流就业。
像这样为群众解决“小事”的事例在山川乡还有不少。一名乡干部告诉记者,小事都解决不了,别提做大事,在干部中已经形成共识。“每名干部都完成了走访工作,需要帮助解决的难事一一记录在案,已经梳理完成,进入一对一的办结过程中。”该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