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来源: 安吉新闻网 | 摄影: 夏鹏飞 | 日期: 2013-07-22 09:05
天安门、鸟巢、天坛……一把小小的折扇上居然“矗立”着北京的30多处著名建筑,全竹扇面朴素淡雅、古色古香。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鄣吴镇一家制扇厂车间时,10台激光雕刻机正在开工,座座建筑在慢慢成型于扇骨之上。扇厂负责人刘国杰介绍,正在雕刻的是刚设计出来的“北京”扇,价值比以前的工艺扇高了30多倍。
“‘北京’扇的零售价格100多元。”刘国杰说,而且是雕刻机成型,可以规模生产,传统的绸布扇面低档工艺扇价格只有3元多,性价比一目了然。“以前车间里全是人,现在只需要2个工人”,‘北京’扇生产简单,只要将设计好的图案输入激光雕刻机,机器就会按程序制作。
虽然是电脑雕刻机自行操作,但“内涵”却不少。杰伟生产的全竹扇面的每根扇骨有2.2寸,这只有11寸以上的竹子才能提供,而且经过激光雕刻之后,扇骨还需经过打磨、抛光和串线,每一步都有可能损坏扇骨,目前的损耗率达到20%。但高出传统工艺扇30倍的售价,让刘国杰觉得还是很划算。
那么,杰伟作为一家在群山之中做了二十多年扇子的小厂,缘何突然换了高品位的产品?原来是一次偶然。去年,刘国杰偶然结识了曾为上海世博会设计“上海”扇的台湾设计团队,在他们那里看到全木制作的“上海”扇,每根扇骨上都雕刻了上海的著名建筑,而刘国杰想到的是木材生长周期长,而我县的竹子却取之不尽,他立即征询可否用竹子来批量制作,这和希望找到固定生产厂家的设计团队一拍即合。
随后,双方达成协议,并和专业从事扇子销售的公司达成协议,设计团队负责设计,刘国杰负责生产,销售公司负责销售,三方合作将全竹工艺扇推向了产业化之路。如今,“上海”扇每月生产1万多把,主要作为上海博物馆、明珠塔等上海知名景点的礼品销售,而新设计的“北京”扇则是北京旅游局定制的,首批1000把,月底就要出货。
“工厂考虑以后会走自行设计、生产和销售的路子。”刘国杰说,其实在扇面、扇骨上做文章并不是难事,关键是之前没想到过,所以说,还是创意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