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9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文|摄 记者 孙溢璘 通讯员 赵佳音
一个个被人随意丢弃的小桃核,经他之手,就能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他叫孙富定,家住孝丰镇白鹭湾小区,是一位痴迷桃核雕刻的爱好者。近日,记者带着好奇来到孙富定家中,有幸见识到了他的那些“巧夺天工”之作。
年轻时就喜欢手工雕刻
一走进孙富定的家中,记者瞬间被正对着大门的一张摆台吸引了。假山、济公、军人、紫砂壶、观音、桃篮、绵羊、长颈鹿、公鸡……核雕作品被有模有样地陈列在摆台上,人物、动物、风景无奇不有,可谓大千世界尽在其中。要不是早就知道,很难猜想到这些“精作”竟是出自一位79岁老人之手。对于这些“作品”,老人更是如数家珍。
孙老伯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就非常热衷于手工制作,也很喜欢自己钻研、琢磨做各种东西。“一开始接触的是根雕。几乎每次出去旅游,我都会到处留意形状、卖相好的树根,看着觉得顺眼的就带回来,研究之后再决定雕刻的内容。”孙老伯边说着,边指着一座假山给记者看,“这就是根雕成品,之前还雕过金鸡、凤凰呢,都被亲戚朋友们要走了。”言语中,孙老伯一脸自豪的神情。
从桃篮开始爱上核雕
退休之后,孙老伯就专心干起了他所爱好之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出门旅游,看到不少用桃核雕刻的精美挂件,瞬间心动了。后来又听说小孩子手戴用桃核雕刻的桃篮可以辟邪,孙老伯就想着先制作几个桃篮试试。
从大根雕到小核雕,最考验孙老伯的莫过于“精”、“细”二字了。“核雕最难的也是最繁琐的就是雕刻前的清理步骤。需要用刀把附着于桃核上的多余桃肉全部挖空,一丁点都不能残留,否则桃核会变色,影响成品的美观度。”孙老伯说,已记不清多少次,就是在这道工序上,自己的手被尖锐的小刀割伤。可在他看来,和雕刻出精美的成品相比,这点“代价”算不了什么。
也许有着根雕的经验,孙老伯尝试雕刻的第一批桃篮成功了,没几天就被邻里乡亲“一抢而空”。越是如此,他雕刻的热情就越高。渐渐地,孙老伯的雕刻思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桃篮,开始向茶壶、动物、观音、济公等高难度物体雕刻发展,作品中还加入了不少自己创新的元素。
“你看这对公鸡和母鸡,本来我只雕刻了一只公鸡,后来看着有些单调,就想不妨再做一只母鸡在旁边吧。可是如果就让两只鸡单立着又会显得很单调,突然脑子里就出现了一幅母鸡下蛋的画面。”孙老伯笑着介绍说。记者看到,在一个长约10厘米的“小栅栏”里,母鸡“蹲”在左边,公鸡“立”在右边,母鸡的旁边还被不少小珍珠粒包围着,孙老伯笑着调侃说这是母鸡下的“蛋”。还真别说,经他这么一形容,一幅母鸡下蛋的情形还真是活灵活现。
再来说说这“济公”吧。孙老伯说,最初想到雕刻“济公”,是源于自己曾经根雕的那座“假山”。“看着假山有个开口,想往里面塞点东西,显得不那么单调。”可是塞点什么呢?“我就想不妨做个济公吧,展现济公在山洞里修行的画面。”于是,量好了“假山”空隙间的尺寸,孙老伯便开始动手雕刻了。几天后,一个栩栩如生的“济公”不偏不倚地坐进了山洞里修行。
今年准备雕刻“雷峰塔”
戴着军帽的守卫战士、坐在荷花池里的观音菩萨、穿着草裙的草原姑娘……只要孙老伯脑子里能想到的,都一一呈现在其雕刻作品里。按他的话说,因为桃核体积小,还有凹凸的纹路,不易在其上面描绘要雕刻的画面内容,所以一拿到桃核时,脑子里就必须要浮现出准备雕刻的内容,而这些雕刻内容都源自他平时生活中的细心观察。“我平常喜欢收看一些有关雕刻的电视节目,出去旅游也总会留意传统、古老的工艺品,多看多留意时间长了,思路也会越来越广,能想到的雕刻物品自然也就越来越多。”孙老伯笑着说。
如今,又到了吃桃子的季节,意味着孙老伯又要开始进入创作“高峰期”了。“今年准备雕刻一座高约20公分的‘雷峰塔’。”孙老伯对自己即将要雕刻的“雷峰塔”满怀信心。对于孙老伯热衷雕刻,他的老伴和四个女儿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而他自己则还有一个坚定的理由,“多动手,多动脑,不仅能预防老年痴呆,还能丰富老年生活,好处实在太多了。”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