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安吉人文频道 > 人物讲述

美籍科学家陈勗琦 故乡处处皆新奇

  人物名片:

  陈勗琦,安吉县开发区(递铺镇)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1993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取得世界杰出人才签证前往美国,现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美国公立大学排名前三)科学家及研究员。在全世界拥有2个早期肿瘤诊断专利,在世界上最著名杂志《自然医学》发表专题文章;曾担任世界肿瘤会议分会主席、美国OncoMEDx公司管理委员会会员等,并在美国CNN和欧洲报纸上发表学术研究专题。

  “少小离家老大回”。陈勗琦年轻时离开故土,去北京,到瑞士,漂在美国。做学生,当医生,成为科学家,乐不思蜀。

  一晃二十载,回乡探望才发现时移世易,保留在她记忆中的故乡已和从前大不相同。虽人到中年,但她仍如稚子般烂漫,在她眼里,安吉故土处处皆新奇,事事皆文章。

  难忘年少求学时

  上世纪60年代,陈勗琦出生在当时的递铺镇新街桥太平路。离家不远处就是递铺小学,也就是现在的递铺镇实验小学,幼年的她总是在朗朗书声中迎接新的一天。许是耳濡目染,她时常趴在窗台上,瞧着质朴校园里一群群欢蹦乱跳的学童羡慕不已,盼望能够上学读书。

  陈勗琦说,对于“求学”,自己应当感谢许多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于许多人来说,并没有“高考”甚至“学习”这一概念。但作为老师的父亲却不断地鼓励她和弟弟,督促他俩学习,于是自己才得以在“求知”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文静的母亲不动声色,却总能给她力量。她始终记得高考前的那个夏夜,她紧张地不能入睡,是母亲陪着她给她讲故事,宽慰她;她记得在学校时,老师对她青睐有加,甚至到了“包庇”、“纵容”的地步。那时学校评选“三好学生”,规定只有达到40票才能当选,当时她只得了39票,于是老师举起了手。“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受鼓励的,所以我更加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感谢他们。”她回忆道。

  四五十年前的回忆像断了链的珍珠似的,跳撒得到处都是,拾拾捡捡,也串不成一个完整的圆。在陈勗琦心里,那个年代的求学经历,那个时期经过的人和事,那个时候的安吉,就像一幕幕画面昏黄,节奏缓慢,却充满着温馨气息的老电影。一帧,一帧,不动声色,充满着家长里短的世俗气息,平淡,简单,没有大起大落、峰回路转的惊喜和波折,却足以打动她。因为那是她在父母身边的年少时光,在生她养她的安吉的真实光阴。

  仍记那年山村里

  大学时填报志愿,陈勗琦选择了医科。理由很简单,医生这一职业很稳定,而且当时安吉看病不容易,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当时的状况,至少让家人看病无忧。

  五年后,学成归来的陈勗琦被分配到杭垓卫生院下乡锻炼一年。在杭垓当内科医生的经历,让她现在想来都能笑出声。“那里的人实在太朴实了。”那时医生少,看到城里来的女医生,村民们总是带着一种尊敬的眼神。村里谁谁谁生了病,村民们第一时间就是想到她。每每谁病愈了,她的宿舍外面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东西。“门一开,活鱼、活鸡、土鸡蛋、野兔子……都拿来送给我。”

  结束锻炼,陈勗琦要从杭垓回到递铺。她急着赶路,急着回到父母身边,也没来得及向那些平时对自己关爱有加的村民们一一告别。可即使那样,也有上百人去为她送行。“没想到他们会去。”她说,虽然才相处一年时间,虽然平时相处平淡,可她和村民们彼此心里却像家人、朋友一样互相记挂着。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至今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村民的举动让她事到如今也都觉得温情脉脉。

  十年辗转世界村

  趁自己年轻,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这是陈勗琦在成为医生后又选择继续学习的理由。1993年,她获得了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硕士学位,并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担任住院总医生、主治医生。在那里,她作为医院代表被时任美国总统的吉米·卡特接见。

  在北京的时间并未太久,当时正值“出国热”,怀揣对继续学习的渴望,陈勗琦来到瑞士。初到瑞士,她的第一感觉是和安吉甚至北京都大有不同,城市很漂亮,人民整体素质高。走在路上,不断有人友好地对着她打招呼。

  说起和国内的区别,她说,在瑞士有许多服务显得更人性化。1998年的一天,她给医院打电话说自己即将生产,希望对方做好准备工作。原本准备自己打车去医院,没想到,还没走到大门口她就看见一位护士推着车靠近她,问她是不是陈女士。到达医院后,所有的医疗设备都已准备就绪,连美丽的鲜花都摆放在一旁。“他们很人性化,小细节方面做得非常好。”曾经在国内当过医生,她对比着,总结着不足,“国内不会这样,医生似乎总是很忙。在国外我开始慢慢学习,让自己和病人更贴近,让他们感受到专业之外的贴心。”

  在瑞士的时间也并不长久。2000年,陈勗琦在取得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取得世界杰出人才签证前往美国。她前往的理由是,“美国的科技发展更好,她希望能够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

  游子最忆是故乡

  一晃,陈勗琦在美国已经13个年头了,她的两个孩子也已经15岁、7岁。

  因为在瑞士出生,那时恰好自己也在读博士,所以陈勗琦第一个孩子的中文学习并未被重视,现在只是听得懂,读和写并不在行。于是,小女儿学中文成了重中之重。“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中文毕竟是母语,必须要学会。”现在小女儿在台湾、香港等华侨创办的中文学校学习中文,读写听均不错,这让她很是欣慰。

  问她会不会在家和孩子们说安吉话?她笑了,回答说,“他们听不懂,所以不对他们说。只有和我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我才会说安吉话,说得还很溜。”她说,自己一生下来说的话就是安吉话,乡音是在骨子里的,所以不管在哪里,都不会忘。她忽然想起来,“我家里的小宠物叫‘咪咪头’,这是安吉话吧?孩子们都懂。”

  这些年来,她自己回安吉一次,孩子们回来三次,孩子们非常喜欢国内。“在中国不用学钢琴,还有许多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孩子们感受到了和国外不一样的生活,因为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生活,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以前从不曾体验的“三代同堂”的快乐。在安吉,孩子们去水库钓鱼,到河里漂流,到竹林里去玩乐,这是她小时候的游戏,让孩子们也体会了一番。

  说起对安吉现在的印象,她说,“变化很大,和离开那会儿完全不一样了。”她罗列着,人民生活水平高了,绿化漂亮了,高楼增加了,道路宽敞了,连学校都多了,人们也更加注重保健和锻炼了。

  陈勗琦说,因为不能常常回来,只能打电话给父母,从他们那里获取安吉的信息。家乡发展得好,她感到开心的同时更感自豪。希望安吉继续发展下去,家乡人继续健康,幸福下去。“我请您帮我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很谢谢他们那么多年来的照顾和关心。虽然相隔千里,但是心很贴近。”她特意发邮件写道。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