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安吉人文频道 > 故鄣历史

天目苕水一廑翁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地处太湖南岸的湖州自古多隐士, 有一代诗僧皎然、茶圣陆羽、烟波钓徒张志和、清客词人姜夔以及卜居霅川撰写《苕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等,可谓举不胜举。当代名不出乡里但修为极高的隐儒郑德涵和吴藕汀两先生一直是我所景仰的前辈, 吴先生寄居南浔, 读史、填词、玩印、作画、种药、养猫长达半世纪之久,廿年前我求学湖城即闻其名,一直想叩门请教,直至先生驾鹤西去,也未能成行,不能不说是一桩憾事。而隐居在天目山下、西苕溪畔的郑先生在我弱冠之年,即有幸得识。出生于仕宦之家、与学界时贤有着密切交游且超然物外的郑德涵是值得书写的……

  郑德涵(1918--2000),字君量,号廑庐、查庵、颐一老人。浙江平阳人,1918年5月生于金华,其父郑汝璋,字孟特,号曼庵。为浙南名士,早年留学日本,攻读法政科,归国后,于宣统二年部试高中,为法政科举人。中华民国成立,历任杭州、丽水、金华及吴兴等地司法长官,民国三十七年被选为立法院候补委员,以清廉严谨著称于世。案牍之余纵情于山水间,犹善吟咏,与黄宾虹、马湛翁、徐元白、余越园等名士过往从密。有《抱一庐诗存》、《吹剑集》行世。

  郑德涵先生早岁就读于金华教会学校,稍长入苏州章太炎国学讲习会,又随该会至上海,为太炎文学院年龄最幼者, 因清俊聪慧甚得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先生的关爱,示为子侄辈并教授其英语。诗词受业于词坛泰斗龙榆生先生,词作经常发表在民国时期龙榆生主编的《词学季刊》和《同声集》上。由于龙先生曾在汪伪政府任过职,晚景颇为悲凉。病重之时,郑德涵、钱重引伉俪远赴沪上看望落寂的恩师, 龙榆生作《南乡子》一词赠之, “ 青眼为谁横?骇浪惊涛亦饱经,乍喜重逢开口笑,老生,齿豁头童爱晚晴。菊可制秃龄,且向庭前掇落英,何日扁舟苕霅去,徐听,雏凤鸣谐老凤声。”对弟子在词学上的造诣给予极高的赞许,以及特殊历史时期的师生之情.词学也成为先生早年颇为得意的篇章,与词坛俊彦夏承焘、陆维钊、戴家祥、苏步青等相互酬唱,有《廑庐词剩甲稿》传世。先生通音律,师从浙派古琴大师徐元白先生,也就是我的古琴老师徐匡华先生的父亲,徐老师也多次提及郑徐两家交往的渊源。家中藏有名曰“遏云”的仲尼式明代七弦琴一张,闲暇之日,郑钱两先生以抚琴自遣,忘情于天目苕水之间。先生犹喜收藏古钱币,虽数量在业内不能称雄,然品质之高且有些孤品为海内所尊,并常有钱币相关的诗词及论文见于古泉杂志。我因少年时代即庋集古钱币,数量颇丰,记得有次我携钱币百余枚供先生展玩,先生挑选十数枚作为藏品。受至交罗尗子影响,先生亦精篆刻,追汉溯秦,兼融黟山人安闲静谥之印风。西泠印社驻会总干事韩登安邀请先生入社,先生以余事自谴为乐婉言谢绝。书画乃先生学问中最后所学,早年又因夫人钱重引随黄宾虹学画,常至栖霞岭,耳睹目染,潜移默化,已深悟画旨。由于先生涵养极深,取法甚高,一超便入如来地。且受吴昌硕以书入画“金石画派”的美学思想,故所作浑朴苍茫、刚劲拙崛。山水似宾虹风貌且上追元明诸贤,古厚清健、超以象外。偶涉花卉亦能清明冲淡、风致妍雅。因曾随太炎大师学习文字训诂,为先生诸学问之根基,书法尤喜金文、甲骨,笔健意醇、静穆清远、风神俊朗,识者以为境界超迈且可独步当代。

  先生青年时代曾先后任教于南雁、金华、嘉善、杭州等地,1948年应孝丰中学校长潘大坤之邀来安吉任教,并就此度过了五十余载,郑先生视名利如浮云,从不奔走于公卿之门,更不擅经营,故而其名不显,然其傲霜品格、饱学之能如无声润雨滋养后学,安吉在艺坛上有所成者多与先生的教诲有着莫大的关联。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时任浙江美院院长的潘天寿曾两次敦请先生赴美院教授古文字学、诗词题跋等课程,后上海华东师大著名历史学家戴家祥先生也曾敦请过先生,均因地方教育部门再三挽留而未果。先生亦泰然处之,终老安吉。

  九十年代中期,安吉文化馆为我举办的生平第一个书画展,由馆专职书画干部杜启汉先生题写了展标,郑先生特意为我书写老子语“为学日益”四字贺之,意在为学求艺均须谦卑虚己、精益求精,期许之情跃然纸上。每每赴孝丰造访先生,多以谈论书画、金石、钱币、骨董及收藏为乐,偶尔也谈起先生的沉浮人生和处世哲学,谈笑之间与郑钱两先生互递香烟抽吸为伴,弄得满屋子乌烟瘴气,我们美其名曰:“烟云供养”。 先生笑谈如果不抽烟,生活就没有了乐趣,一个人没有爱好,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

  我与郑廑翁虽未行弟子之礼,然师生之情醇厚,先生所赠作品多以声国学弟称之,很少作画送人的钱先生也将早年一帧茶花小品赠于我。在先生去世前两个月,时在中国美院学习的我委托同窗好友昀霖君从爱国华侨夏荆山处求得灵芝丸,从杭州赶赴孝丰赠与先生服用,夜宿其寓所,先生异常兴奋,把手言欢,仿佛昨日。我虽数次赴美院深造,但在美学上对格调的追求是深受先生影响的,先生逝世时我和先生的子嗣后人守灵到天明,且连夜书写密多心经,作为翌日奉给先生的祭品。行笔到此,不尽悲从心起、眼角挂泪,唏嘘不已。

  鄣南道上,寒梅初发,寂寥的我又忆起了一生都寂寞的郑廑翁。夜静更阑,赏阅先生遗作,脑海里浮现出与先生交往的前前后后,勾起了一段并不如烟的往事……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