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安吉人文频道 > 故鄣历史

探访高坞岭村文化遗址

  美女西施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而西施与安吉的渊源,却一直被封存在高坞岭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有一个以西施命名的池塘。在西施池的下游,则躺着一座数百年前建造的石拱桥,这里几经时代的更替,却依然保留着一些最初的痕迹。

  西施池——范蠡和西施的避暑胜地

  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范蠡被后世尊称为“商圣”,西施更是位列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沉鱼落雁之容。两人的最终结合也被誉为美女与英雄的完美爱情。

  然而在安吉的一个小山村里,却也世代流传着一个关于范蠡和西施的美丽传说,并保留着他们爱情的“见证者”——坐落于半山腰,被当地村民世代称为“西施池”的两个小池塘。这个传说中的西施池,究竟与西施有何渊源,而这两个坐落在半山腰的小池塘又有何神奇之处呢?带着对西施池的向往,记者来到了位于高坞岭村的北庄边自然村,在村主任胡忠宝的协助下,记者沿着山路开始寻找传说中的西施池,沿路经过一个已成废墟的小村庄,胡忠宝说,这是他们胡姓村民曾经聚居的一个村庄,如今都已经搬到山脚下了,这里只剩下一位81岁的独居老人。

  经过一段古老但排列整齐的石子路,记者终于见到了如今的西施池,胡忠宝说,这个西施池,一里一外,共两个小池,水是从里面的石头缝里流出来的,神奇的是,不论附近的溪流干旱到何种程度,从这个小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水却从没断过,而且这池子里的水还有一个特点:夏天水温冰凉刺骨,到了冬天,周围开始结冰了,这里的水面上却冒着热气。当天气温虽已高达37度,记者随意把手往水里一伸,没几秒钟,一阵刺骨的寒意逼迫记者不得不把手拿出来。

  在西施池旁的一个小坡上,顺着胡忠宝手指的方向看去,有一块空菜地,菜地旁还有一棵已有22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胡忠宝说,相传这里就曾经是范蠡和西施的居所,当时西施就曾在屋后亲手种下了一棵银杏树,但是有一年,那棵老银杏被雷劈倒了,如今的这棵据说是掉在地上的种子重新发芽长出来的,但是胡忠宝曾听村里一些逝去的老人们说过,这棵树跟原来的那一棵长得一模一样,底下是一条根,往上就分成了两条树枝,远看就跟被一刀劈开的两棵树一样。

  看完了西施与范蠡的故地,记者顿感疑惑,西施是诸暨人,为何会在此居住呢?胡忠宝说:“我们去前面的老人家中坐一坐,或许他能给出答案。”

  现年81岁的胡建武一生都住在这半山腰的老村落里,如今其他人家都已经搬下山了,儿女们也都在城里工作,但是老人却一直割舍不下这座老宅。待记者坐下后,老人娓娓道出了西施与范蠡如何在此落脚的来龙去脉。

  吴越战争结束后,范蠡与西施曾隐居在距高坞岭村不远的德清,两人起初一直生活得很平静,但是有一年恰逢那里大旱,用水成了大问题,这对于貌美如花的西施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当时流行一句俗语叫:“高山有清泉,平地有鲜花。”为了寻找水源,范蠡和西施只好沿着干枯的河道向上游寻找,一路走来,经过了梅家塘和高坞岭,最后在北庄边的山脚下见到有不少村民从山上挑着水下来了,范蠡上前打听才知道,这里的溪流也都干得没水了,只有深山里的北庄边,有一泉眼里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外冒水,走了数十里山路的范蠡和西施这下终于是大松了一口气,一路向山上寻去,只见在一个茂林丛中,有两个小池塘,周围则是数棵梧桐和杨柳,将炽热的阳光全部挡在了外面,范蠡连忙向老农借了一只竹筒,舀起半桶水让西施先饮,两人喝完顿时感到浑身清凉。

  外面如此炎热的天气,倒不如在此暂住一段时间避避暑,两人被这里的清凉吸引,这就决定要在这里住下来,一位当地的老太太见这对男女不是本地人,却相貌非凡,一表人才,便邀请他们进屋休息。因为长期受这清泉水的滋润,八十几岁的老太太却长得依然清秀,这让西施更是对这里的环境留恋不舍。从此以后,每逢炎热的夏季,范蠡和西施就会来这里避暑,可以说,已经慢慢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了,后来西施还在池塘边种下了一棵银杏树,作为他俩在此地生活的见证。再后来,这里的人们也终于知道了,这位美女其实就是无数人梦里才会见到的西施,北庄边的后人就把这里称做西施池,用来纪念这位大美人。

  明朝年间的石拱桥——高坞岭横桥

  沿着高坞岭村一直往下,是一条从安吉流向德清的重要河流——英溪,古时候没有像现在那么发达的公路,沿河岸修建的古栈道就成了连接两地最重要的交通路线,有河就少不了要有桥,如今几百年过去了,古栈道早已不见踪影,而连接河道两边的这座横桥却依然屹立不倒,据相关专家的推算,这座桥的建造年代应该是在明朝。

  一座至少拥有三四百年历史的老拱桥,身上是否还留着当年的一些印记呢?村主任胡忠宝带着记者来到了这座拱桥边,胡忠宝指着桥边杂草丛生的地方说:“这条田埂其实就是原来的古栈道,如今已经不能走了。”走近之后,记者发现,虽然长满了杂草,但是地面上铺着的大石块依然坚固,可见当时修古道应该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跨过了一段古道,记者来到了横桥上,拱桥的建造结构让这座经历了多个朝代更替的小石桥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在桥面的中心处,有一块刻有图案的正方形石块,与周围的有所不同,只是多年的风吹日晒,已经很难辨清这图案所表达出的古老信息。

  指着横桥的另一侧,胡忠宝告诉记者,几年前在整治河道的时候,一台挖机还将桥的侧面挖掉了一大片,幸好这座桥的整体结构很牢,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由于年代久远,关于这座横桥的历史,村里面的老人们也极少听说,村支书方连珠曾听自己的公公提起过,这座横桥在战争年代倒是见证了一个感人的军民故事,“当时新四军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兵,必须要经过高坞岭,然后转移到德清才能安全,途中就要经过横桥。不巧有一名伤员掉队留在了高坞岭村,好心的村民就将他藏在了自己家中的阁楼里,但当地有一个土匪头子蒋超知道了内情,伙同国民党军队一起在村口架起了机枪要挟,无奈之下,这名伤员为了保护老百姓,主动把自己交了出来,就这样葬送在了国民党的抢下。”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