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20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见习记者 章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及相关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主要、最重要的特点是口传身授、世代相传,是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是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近日,梅溪镇的车水歌、章村镇的畲族名歌、章村镇郎村的畲族“九月九丰收节”、溪龙乡的竹编制作技艺、孝丰镇的毛竹捏油、杭垓镇松坑村的调马灯被列入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信每一件宝贝,每一项“非遗”后一定会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本期就让我们走进梅溪镇的车水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车水歌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车水歌”,对不少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词,流传于梅溪镇的民间歌谣《车水歌》起源于梅溪镇早期的农田灌溉劳动——车水劳动。
梅溪镇位于安吉县境东北部,是安吉县水稻的主产区。全年平均气温16.58℃,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传统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
“ 梅溪镇车水歌所以能列入湖州市‘非遗’项目之一,有其重要的价值。”据梅溪镇文化站主任刘恩财介绍。流传于梅溪镇的民间歌谣——车水歌是梅溪镇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车水灌溉农田的劳动中,为劳动助兴、消除疲劳、劳动计时休闲而创作,由最初的劳动号子,逐步充实发展而形成的。距今有上百年的历史。
据了解,安吉县梅溪镇是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大镇,农业生产由最初的靠天吃饭、人力劳作、人力机械到今天的机械化生产,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梅溪镇人力劳作、简单的人力机械的初期,农田灌溉主要借助水车车水来完成。车水灌溉农田是一项长时间繁重的体力劳动,在长时间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广大劳动群众为消除疲劳、劳动助兴、又为能同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创作了最初的劳动号子、逐步演变为拿腔捏调的助兴对喊、又在车水劳动中不断地渗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和民间生产、生活知识使劳动号子得以丰富发展而形成了车水劳动所特有的音乐—称之为《车水歌》,车水歌,它在梅溪镇分布很广,梅溪镇的小溪口、荆湾、章湾、梅溪、红庙、龙口、板桥、华光、晓墅等村均有流传。
车水歌起源于劳动生活之中
“当初申报车水歌为“非遗”项目,考虑的是其具有重要价值。”刘主任介绍说,《车水歌》它源于生产劳动之中亦服务于劳动生产。大致概况起来有四个目的:为了使车水劳动协调统一,增强劳动者节奏感;在较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人需要轮流换班歇息以恢复体力。车水歌的创作就是为了劳动有个休息的间歇,车水歌演唱时间段是作为车水劳动休息计时的依据。车水劳动可以是这样车水——唱歌——车水重复进行;为劳动助兴,为车水劳动竞赛助兴。车水歌对歌比赛,是劳动人民抒发情感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其代表作有《太阳出来正当河》《太阳出来照九州》《栀子花儿不会开》等。山歌离不开哥和姐,车水歌同样离不开哥和姐。
“一天当中每个时间都有不同的歌曲来表现,早上有早上的歌,中午有中午的,傍晚又有傍晚的歌。”65岁的传承人李世荣随性唱了起来:栀子花碰墙栽,墙来花高献出来,雨不淋墙墙不倒,风不吹花花不开,姐不聊郎郎不来。采访中,记者发现车水歌歌谣相当丰富,这些歌谣不仅有着积极的思想内容,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从这些歌谣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劳动人民乐观豪迈的气概与热情奔放、机智幽默的性格特征。“车水歌可为劳动助兴,就像今天我们体育比赛中的拉拉队,既鼓舞人又娱乐人,使人快乐,令人兴奋忘了疲劳。”李大伯笑着说。
据了解,车水歌源于劳动生产之中,亦即将消亡于劳动生产之中。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车水工具——水车退出了农业生产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抽水机,农民的农田灌溉不再是众人参与的、繁重的体力劳动。我们知道民间音乐虽然产生于劳动生产、人民生活之中,但是,它的生存发展却承载于人,没有了人相互之间的传诵,民间文化艺术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也没有了生命力。同样《车水歌》音乐也没有了他所依附的群体,正面临着消亡、失传。
车水歌具有群体性特征和较高的文化价值
据当地70岁的吴国强介绍,车水是一项很热闹的劳动。一般五个人一班,又敲锣,又打鼓,又唱歌,歌声哀婉,高亢,悠长,应和着锣鼓声,十里之外都能听得见。
“出于对车水歌的热爱,我从13岁便开始跟着师傅学车水歌了。”据65岁的传承人李世荣介绍,车水歌由一人领唱,众人齐声和唱,由锣鼓前奏、伴奏。车水时人分两班,一班边车水边唱,一班在水车旁敲打锣鼓,并参与和唱,领唱者唱完一句,众人跟在后面和“呀儿唷咿儿唷”,每句完后,打三番锣鼓,约三四分钟,每首歌约二十分钟,唱五首歌便是一番,十五首歌为一顿工,一个上午或下午,即半天时间,车水时脚步跟着锣鼓节奏走,敲得快,脚步也快,水也上的快。
“其实,车水是一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一上水车,脚步就不能停,一天下来,等于跑百十公里,上车不仅要跑,还要用力蹬踏,稍不用力,水就上不来,甚至会出现“倒车”,繁重程度可想而知。”李世荣说,车水歌每句一般七字,类似七言绝句。每首只有五句,这种成单不成双的句式在歌谣中很少见,一般一、二、四、五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形成她独特的风格。车水歌内容丰富,其创作大量运用了历史传说、历史故事、民间笑话和民间生活积累的知识,其歌词内容多以情歌为主,极具地方民族风情。它常采用比兴、排比、重叠、对称、夸张等手法,借以抒发生活的喜乐哀乐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梅溪民歌——车水歌旋律简单优美、节奏比较自由,口语化的装饰音较多或拖音拉长尽、音婉转回旋,绵绵不绝。
车水歌是劳动群众在劳动中创作的歌谣。它的创作大量运用了历史传说、历史故事、民间笑话和民间积累的生活知识。梅溪民歌——车水歌源于车水劳动中同时又在车水劳动中在劳动群体的共同创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创作充实得以丰富和发展。梅溪民歌——车水歌的挖掘保护对研究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研究我国民间音乐民间文化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制定五年计划” 加大对车水歌的传承和保护
据了解,目前,梅溪镇车水歌尚有传承人有李世荣、陈光亮、胡栋财、尚福迁、徐光霖4人。其中年纪最大的李世荣65岁,最年轻的胡栋才也有59岁了。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已步入晚年,年轻人知之习之的又没有,有面临失传、消亡的可能。为了将车水歌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梅溪镇政府不惜投入资金,收集整理了车水歌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目前,梅溪镇收集整理了车水歌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确立了车水歌民间音乐、民间文学传承人,建立了民间艺术传承人艺术档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车水歌(民间音乐、民间文学)保护和传承工作,梅溪镇还制定了“五年计划”。”刘主任说,2010年建立了传承人档案,确立传承人。2011年收集整理民间车水歌音乐、文学,编辑完成梅溪民歌—车水歌专辑。2012年建立民间音乐、文学创作培训基地,培训、培养出5到6个民歌歌手。2013年,车水歌民间文学、音乐艺术研究,继承、创新民间车水歌传唱艺术,丰富车水歌民间文学、音乐创作。2014年组建民间车水歌传唱队伍,有一个传承梅溪民歌——车水歌演唱艺术的民间演唱队伍。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