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安吉人文频道 > 文学欣赏

丁桥小芳

  接到了说找到小芳的电话,不亚于中了500万体彩,赶紧将消息告知好友小陈,这毕竟是三十年前的情结。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收购造纸原料——麦草,我和小陈一起来到安徽泾县丁家桥公社,住在丁家桥供销社招待所。泾县以水得名,境内青弋江古称“泾水”,故名泾县。泾县不仅是宣纸的发源地,而且是块红色的土地,它既是皖南革命根据地,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也发生在这里。“皖南事变”发生后,时任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同志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正是麦收时节,田野上到处是一片片金灿灿的麦子和业已收割好的麦秸。我们的任务是和各个大队签订好原料收购合同,通过当地供销社将晒干的麦草打成捆,验收合格后装车运回厂里。

  那天,我和小陈去丁桥收购点巡视。丁桥位于青弋江东岸,是丁家桥公社的所在地,离县城仅11公里,青弋江大桥横跨南北,气势雄伟。及至桥头,对面飘然走来一位身材高挑的村姑,身着白底蓝花衬衫,白皙的皮肤,一双丹凤眼就像一对弯月亮,十分迷人,两根大辫子在胸前晃悠晃悠的。走过我们两个大小伙子面前,连瞟也不瞟一眼,就像一只高傲的金凤凰,看着我们呆若木鸡的模样,她留下了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尽管那时还没有《小芳》这首歌,但在我们心中她就是“丁桥小芳”。

  世上的事往往是巧碰巧的,回到下榻的招待所,我们又遇上了她,一打听才知她是供销社招待所的服务员,姓丁,小名叫小芳,是时任丁家桥公社书记的“二公主”。听到这一消息,我们心中窃喜。于是,有事无事常往她那跑,与她套套近乎,求她帮忙订合同。小芳倒是个热心人,满口应允,她每天陪我们走村串户跑田头,一个礼拜下来,公社附近几个大队的原料收购合同很快敲定,至于价格和质量自然没话说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为表谢意,我们决定请小芳吃饭,那时上馆子请客是想也不敢想,于是我们跑到县城集市买来菜蔬,小芳带来供销社破损的鸡蛋,请食堂的阿姨加工,很快一桌还算丰盛的菜肴上桌了。酒至半酣,我看小陈和小芳谈得十分投机,便半开玩笑地说,你俩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在我的撮合下,他俩的感情日臻上升,村口小溪,花前月下,都留下了他俩的身影。

  时光过得飞快,转眼间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原料收购任务,准备打道回府。告别的那天,小芳落泪了,只是一个劲地对小陈说,回去后要给我写信哦……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总喜欢怀旧。席间,我们常谈及这三十年前的一段情缘。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我暗暗地记下了这桩事,力争圆小陈一个小芳梦。说来也巧,我单位组织前往安徽宣城、泾县总工会学习考察。席间我说起了这段往事,三十年前的情缘深深地打动了主人的心,苏主席自告奋勇地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泾县不大,不出半个月一定找到小芳。一星期后,我接到苏主席的来电,小芳找到了,她现在县司法局工作,任办公室主任。

  秋阳高照,金风送爽,我和小陈踏上了去泾县的路途。途中,我再三告诫有点激动的小陈,岁月不饶人,等会见面小芳可能腰变粗了,容颜不再光彩照人,你要有心理准备。苏主席等一帮热心人早已候在酒店门口,无论从身材还是年龄容貌,怎么看都不像小芳,再看小陈连一点反应也没有。我赶紧将“小芳”拉到一旁,简单地向她叙说了往事,一听她笑了,你们搞错了,那是我妹妹,她就住在酒店附近的小区,我立即派车把她接来,少安勿躁。

  不一会,走进一位身材高挑的中年女子,虽已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小陈与小芳四目相对,良久,才叫出一声“小芳”、“陈大哥”,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在一阵掌声中两人入席,大家举杯同庆,此时,我提在嗓子口的一颗心才安然放下,心中默默地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