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来源: | 摄影: 潘学康 | 日期: 2013-06-20 16:37
6月19日晚,一场结结实实的暴雨袭城。
记者从县气象局了解到,当晚平均降雨量达到73毫米,虽然比不上去年“海葵”台风来袭时的224毫米,但对城区排涝却是最好的“试金石”。昨日,记者走访城区发现,这次“单元测验”,城区排涝表现充其量只能算一般。
疑问一:暴雨过后,县城“水漫金山”?
【调查】昨日内涝点已难觅积水
一夜暴雨,县城是否“水漫金山”?昨日上午,记者一行进行实地调查。
新嘉园小区附近丝毫看不出暴雨曾经来袭。“昨晚水都到小腿肚了。”嘉和苑业主朱女士在石佛西路上感慨,“水来水去真快”;由凤凰路前往祥溪花园,一路不见积水。从小区北门入内,部分地段颜色较深,显然是一夜暴雨后的印迹。“这些地方一下雨就容易被淹,本来以为会积几天水,没想到完全干了。”路过的小区居民解释道;丽景湾业主陈小姐表示,暴雨对小区似乎没有任何影响,但从附近的石马港可以看出雨量之大。她指着桥面西侧说,“看,现在一半的‘茅草’被淹了,水流比平时大10倍。”
一夜过后,县城已“复原”。但在暴雨急且猛的攻势下,当晚这座城市遭遇了什么?
“下这么大的雨真不该开车。”嘉鸿苑业主伍女士欲哭无泪,当晚因担心地下室进水祸及鞋柜,23点左右外出购买水泵。结果汽车在小区行驶不到200米就熄火,今天被告知发动机进水,修理费需1万多元。事后,她也疑惑,“每次下暴雨小区就积水,是不是排水系统有问题?”
市民龚小姐介绍说,经过这几年“内涝”的锻炼,自己对暴雨有了警觉。“小区门口水积得那么深,幸好自己事先将车停在单位。”昨天,她在发现嘉和苑小区门前正在拖车,暗自庆幸自己的选择。
市民潘先生当晚9点—10点期间,蹲守在祥和路、灵芝路、石佛路、天荒坪北路等积水严重的路段拍摄暴雨中的城市。他回想说,可能发动机担心进水,许多车主不敢继续前进,就将车辆停靠在路边。“石佛路最深积水处马上就要没过绿化带了,我们城市的排涝系统是不是存在问题?”
疑问二:多处可“看海”,城市排涝能力不足?
【调查】排涝能力经受考验
去年“海葵”台风时期,凤凰路一带居民对“家门口的汪洋”记忆深刻,但昨日,众人担心了一夜的事却没有发生。
“望山路排渠在起作用。”城投集团工程部丁远解释,以前内涝主因是区块防洪能力薄弱,致山洪进入城区,超过了城市排渠管网承载极限。该工程东起绕城南线与太和山水库原排渠相接,西至递铺港,采取上路下渠式设计,承接了整个朗里区块的防洪压力。
而同样被水“淹怕了”的安吉大道,此次也有惊无险。“‘海葵’时期安吉大道是重灾区,6月19日晚雨又大,不免有些担心,半夜爬起来检查。”丁远说,没想到新近拓宽的凤凰山排渠“大显神威”,轻而易举将山洪排出老远。“水量不足排渠深度的1/3,等到早晨再来看,已恢复到平常水量。”
相比,天山坞排渠的情况却有些“被动”。“排渠还要一个多月的工程才能贯通,现在雨水仍由老管道流走,但明显呈‘井喷’状态。”在灵芝东路,该排渠项目负责人施涛指着水迹未干的路面说,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救,小区内仍然形成了小“堰塞湖”,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把这些水排掉需些时间。
南北排渠正有条不紊地发挥着作用,吉庆路、通凌路丝毫不见水淹迹象。不过与以往相比,昨日排渠水量增大,水位上升明显,水流较急且呈铁锈红色。由于积淤等原因,空气中散发着一股腥臭味。
疑问三:经受住“单元测验”,但能否熬过“大考”?
【调查】拆迁户拒迁、暴雨等原因致排渠建设受阻,排洪能力受限,城市防洪问题仍不容小觑
“2.6米高的箱涵已经淹过一半,照这个样子肯定经不住‘海葵’的侵袭。”丁远看着眼前“受阻”的望山路排渠,不免有些焦虑。
“目前工程绝大部分已完成,但仍留下一段‘断头渠’。”丁远介绍,原因是最后一户人家不肯搬迁,从2011年被列入拆迁范围,其要求赔偿额度远高于政策,而三年不肯签约。久攻不下,施工单位只能将排渠暂时绕道。“两头都建好了,唯独得在这里拐个弯,大大减缓了流速,延长了排洪时间,所以水位才会这么高。”丁远分析,一旦洪水来临,还有可能冲塌附近农房,指挥部也在汛前下发了危险告知书。
丁远表示,拆迁户的拒迁,不仅延误了城市防洪大事,更是将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置于不顾的自私行为。
同样犯愁的还有施涛,“暴雨拖延了不少工期,原本计划7月中旬完工,现在估计要推迟半个月时间。”他说,排渠建设还得天公作美,雨后土稀不敢抢施工,唯有等天放晴才能大干一场,“但此期间,如果发生重大天气变化,后果堪忧,目前正在寻找应对措施。”
快评 别再到城里来“看海”
每一次自然灾害,都是对受灾地区政府决断力、执行力和动员力的一次“考验”,也最易暴露出该地区综合实力的“软肋”。
递铺虽在这次“单元测验”中成绩稳定,但仍凸显出很多薄弱环节:防灾力量区域分布不均、防灾面向人群存在“盲区”、排洪系统建设滞后、预警机制欠完善,这些问题不容小觑。
世界上没有哪个难题不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也没有哪个难题的解决不需要凝聚共识。虽然我国城市规划“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正视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工作至关重要。
有序、安全是一个城市的基础和根本,政府部门应从此次暴雨中汲取教训,密切关注降雨的影响,优化城市排水措施,完善山区的防灾预警工作,以减少“大考”来临时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
当然,城市防洪是一个长期工程,也是全民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参与进来,“随手一扔”也会造成雨水口堵塞,“拒迁”也可能毁掉一片住房。我们应该为这座城市担起责任,今年,希望别再到县城递铺来“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