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2日 |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作者:
浙江在线05月22日讯前几天,浙江大学主办了一场“海洋经济与海洋强国建设国际研讨会”。会上,浙江沿海渔业资源现状,成为100多位国内外海洋经济研究者讨论的热点。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渔民和渔船队伍都比较庞大,势必造成捕捞过量,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渔民转岗转业,这里的关键是怎么转。”大会预备主席、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志凯说。
在王志凯看来,渔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就像农业之于陆地经济,“它是沿海居民的生存之本。”
如今,海洋经济的基础产业出了问题,当然是件大事。更重要的是,学者们认为,通过沿海渔业资源的困境,折射出浙江这个海洋大省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
谈政策保护
我们的法令太宽松,执行不力
拖网、电鱼在国际上都是禁止的
来自挪威芬马克大学学院的knut Bjorn Lindkvist教授,专门研究海产品营销。谈到渔业资源被过度消费,他提到了挪威的一些保护措施。
他告诉记者,在挪威,每种鱼都有捕捞规定,“如果它没有长到应有的长度,渔民就进行捕捞,一旦被发现要被罚款,严重的甚至会吊销捕捞证。”
尽管中国也有许多保护措施,但王志凯说,和世界上利用海洋资源较好的国家比起来,仍存在法令宽松、执行不力的情况。
“在国内,你会发现,市场上卖的鱼大大小小都有,有些还是鱼苗,这是一种让鱼类‘断子绝孙’的做法。还有我们使用的拖网、电鱼等方法在国际上都是不允许的。”
谈资源利用
我们的技术性投资偏少
国外冷冻鱼的口感,可以和新鲜鱼一样
根据王志凯的调研,浙江有许多民间资本涉足海洋渔业,但投资方向单一,都是一股脑的投资海洋捕捞,“举个例子,2011年至今,我们的捕捞船数量翻了一倍,这势必会伤及渔业资源。”
而在海产品的深加工上,无论技术还是投入,在国际上依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
“我们可以做到冷冻产品在口感上和活鱼一样,这就是靠技术。” Lindkvist说,国外市场上,很少有贩卖活鱼的,但凭借独特的冷冻技术,可保证产品解冻之后不失去水分,口感新鲜。
王志凯补充说,我们目前采取的活鱼运输方式,保持时间较短,如果能采取Lindkvist所说的方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能降低运输成本。
谈转型升级
我们的渔民上岸后怎么办?
西班牙用5到10年,发展渔村旅游
要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减少过度捕捞,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许多专家都认为,其中,渔民的转型是关键。
王志凯将其与海洋经济产业链结合起来,认为在投资上应更加宽泛,比如旅游、渔业资源恢复工程等。
“你不可能让这个小而散的群体转去做海洋化工或者船舶,但可以利用固有的天然资源,发展沿海生态文化和景观,这样既能增加就业收入,又保证渔民不会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
这与西班牙专家RubenC.Lois Gonzalez的观点不谋而合。
“西班牙也走过过度开发的弯路,后来转型做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以及参与性的运动。” RubenC.Lois Gonzalez介绍,西班牙利用每个渔村自由的传统和文化,开发特色渔村旅游,“我们用了5到10年的时间做这件事,现在看起来很成功,一到周末,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就会开车到海边度假休闲。”
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
“无鱼可捕”凸显海洋经济发展新挑战
转型升级,必须拉长产业链
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认为,浙江沿海无鱼可捕,对我们发展海洋经济是一种提醒。
史晋川说,浙江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但过去,我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视野比较狭窄。一是把海洋经济简单地理解为渔业,二是在资源利用上,多为数量型开发。
就拿海洋渔业来说,浙江现有4万多艘渔船,几十万渔民,大多数在从事“抓鱼卖鱼”的初始产业,但海产品的深加工一直没有跟上,单纯追求渔获的结果,就是捕捞过度、渔业附加值又不高的困境。
为了缓解渔业资源压力,实现渔民转型升级,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行“渔民上岸”工程。在实践中,出现了反复,一些上了岸的渔民又重新回到海上打渔。史晋川认为,这说明我们的相应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产业链不够长,政府对渔民转型过程中的新技能培训也有待加强。
“政府部门,尤其是浙江沿海的地方政府、乡镇基层政府,在发展海洋经济时需要更新理念。”史晋川说,对于传统的、落后的特别是具有毁灭性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发展上拓宽视野。
“海洋经济不仅仅是抓鱼、造港口、造码头,还包括海岛资源、海底资源、港口资源等等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一、二、三产业的系统发展。”
史晋川举例,一个传统渔村,可以逐步形成捕鱼、海产品深加工、海岛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陆地上有农家乐,海上可以搞渔家乐。”
他说,海洋经济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也是浙江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空间,渔业资源的现状提醒我们,海洋经济必须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本报记者戴璐
延伸阅读
仅有14.8%的浙江沿海企业
涉及海洋经济产业链
不了解相关政策,是涉足企业少的主要原因
从2011年开始,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史晋川教授就承担了“浙江大学文科海洋交叉项目”,这其中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专门承担了一个“浙江海洋意识调查”的子项目。
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钱雪亚说,所谓“海洋意识”包括四个层面——是否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是否会有行动,比如愿意投资开发;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比如是否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是否意识到海洋关乎民族、国家主权。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结果让人吃惊:无论是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还是普通民众,大部分人对海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
以企业为例,这次参加调查的企业有864家,以舟山、温州、台州三大沿海地区为重点,但只有14.8%的企业明确有涉海经营项目。
为什么企业不愿涉足海洋资源的产业链呢?
“很简单,认识不足。他们不了解浙江的海洋资源条件,不了解国家、省政府在海洋经济开发方面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钱雪亚告诉记者,2011年,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从财政、税收、金融各方面给出了发展海洋经济产业的支持政策和优惠措施,但只有18.4%的被调查企业阅读过。
“其实许多企业是有意向投资海洋经济,但对做什么,怎么做,该不该做又很茫然。”钱雪亚说,要解决这个尴尬,对民众要加强海洋经济的宣传,对企业则应该走系统培训的道路,改善企业的经营理念。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