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0日 | 来源:杭州网 | 作者:
记者汪琦
5月3日,九堡新江花园50部电梯因为配重铁被盗停运。
5月6日,城北都市枫林55部电梯因未通过年检,被勒令停运。
两起大规模电梯停运事件,看似有些偶然,但记者通过比对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公布的数据发现,去年,杭州在电梯总数只增长16%(从49286部增至57133部)的情况下,电梯故障应急处置量却激增了80%(从3066起增至5491起),其中困人事故增长66.7%(从1452起增至2419起)。
不说不知道,一说是不是会吓你一跳?
2002年左右,杭州电梯数量随着高层住宅的兴起快速增长,到去年,第一波大批量投入使用的电梯已经“年满十岁”。
我国目前虽无电梯使用年限的具体规定,不过显然,高年限的电梯需要投入更大的维保力度、坚持更规范的使用来保证运行安全。
但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在很多中低档楼盘和老旧小区,电梯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经适房回迁房多发电梯故障
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发布的《杭州电梯安全状况(2012)年度简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同一地点发生电梯故障或困人事故在10次以上的小区(楼盘)一共有20个。其中,经济适用房、回迁房、房改房就占了9个,一共受理应急处置362起。
一连几天,记者实地走访了上述的一些小区。
下城区北景园是大型的经济适用房小区,1梯3户格局。去年,该小区一共受理电梯应急处置17起。
记者在北景园竹邻苑15、16、17三幢高层建筑内看到,15幢、17幢的电梯内张贴了《检验合格证》,记录的下次检测时间为2014年3月26日,但在16幢的电梯内,却没有张贴《检验合格证》。北景园紫荆苑13、15、17三幢高层中,13幢未贴《检验合格证》。住17幢的一位大姐说,两三年前,她一位来访的朋友被电梯困住过,不过这几年电梯故障比较少了。
拱墅区大浒东苑属于回迁房小区,房龄6-7年,去年共受理电梯应急处理50起。该小区使用两个不同品牌的电梯,1梯3户格局。记者走访的几幢高层中,14幢、16幢、18幢的电梯内贴有《检验合格证》,但12幢、17幢、21幢1单元,却未贴《检验合格证》,20幢的《检验合格证》已被撕毁,看不清上面的检验日期。21幢2单元电梯内虽然贴着《检验合格证》,但这部电梯运行时会发出很大的“嘎吱嘎吱”声,而且“3楼”的按钮一直亮着,有点慌兮兮的。据14楼一住户反映,这台电梯经常坏掉,前两天刚刚修过一次。
另一个回迁房小区拱墅区永庆坊的房龄已经超过10年,去年共受理应急处置32起。
永庆坊的高层多在25层以上,基本为2梯或3梯10户结构。永庆坊蚕花苑3、5、7幢高层中,3号、7号楼的四部电梯内都贴了《检验合格证》,到期检验时间为2014年2月。不过,5号楼的三部电梯中,仅有靠南的一部有《检验合格证》。
“除了这部(靠南的电梯)稍微好一点,其他两部三天两头坏掉!”说起这幢楼里的电梯,住14层的韩阿姨一肚子的火。就在两个月前,她乘坐中间的电梯下楼时,被困在了11楼。
“关了半个多小时才被救出来,门一打开,我看到外面是黑洞洞的,救援人员告诉我轿箱放不到和楼层齐平的位置了,让我从10楼和11楼中间跳到10楼。”一想到那次被困,韩阿姨至今还有些后怕,她说,那次故障后,这部电梯修了半个多月才重新启用。
据5号楼多名住户反映,北面和中间两部电梯维修频率非常高,停掉一两部后,整幢楼300户人家在早高峰时光等候就要花上10-20分钟。
与永庆坊一街之隔的回迁房小区拱墅区定海东园去年受理10起电梯应急处理,1-9幢的电梯内,贴满了小广告,却没看到《检验合格证》。21幢2单元的电梯内有一张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院张贴的“已经检验,请使用单位及时办(换)证”标签,时间为2012年6月11日,有效期15天。但时至今日,《检验合格证》仍未贴上。
商品房电梯问题也不少
发生在商品房的电梯故障,相比经济适用房、回迁房要少一些,也相对比较集中。《杭州电梯安全状况(2012)年度简报》中显示,下沙沿江楼盘保利东湾以124起电梯应急处理位列第二,“榜首”为蓝桥名苑小区。(详见本报3月29日5版《蓝桥名苑电梯再上“黑榜”首位》)。
16日下午,记者来到保利东湾11、13、14、15、16、21、22幢的电梯间内实地查看后发现,11、13、14、21、22幢所有电梯的《检验合格证》均已过期,其中,11、13、21、22幢电梯的到期检测时间为2013年5月6日,14幢为2013年4月21日。
打开13幢1单元靠西的电梯轿厢时,里面黑洞洞一片。
“你们怎么回事!这样的电梯怎么坐人?”电梯里传出一个愤怒的打电话声音。
这是住在15楼的杨先生,他说,这两部电梯的问题,整幢楼的住户不知向物业公司反映了多少次,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都懒得再说,今天我是实在看不下去了”。
杨先生说,房子交付后一年多,两部电梯就“不大灵光”了,他还多次遭遇“惊魂一刻”,“大约两三个月之前,有一次我下楼时,‘嗖’的一下,电梯直接从15楼掉到9楼,还没反应过来,它又升到13楼,然后再下到一楼。像电影里的情节一样,腿都软了。”
“还有一段时间,这部电梯按了键关了门后电梯不会走,要在门关合的同时,用两只手撑住使劲,‘帮’它关上了才会走。”杨先生说。
记者在在下沙论坛的保利东湾楼盘板块看到,针对电梯的投诉有10多条。有反映“关人”的,也有反映“突然下坠”的。
城北拱墅区的左岸花园是一个较高端的楼盘,但记者对该小区的1、3、5、33、35、43幢走访发现,《检验合格证》上的到期检测日为“2013年1月4日”,已经过期4个多月。
从左岸花园业主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去年底,因为管理不善,上一家物业公司刚被业委会解雇,小区多年累计下数百万公共收益基本被花完,物业撤出时,很多公共设施都是“瘫痪”的。
下城区都市枫林小区,本月初因物业公司不愿拿出维修费用,55部检测不合格、超期未检的电梯,被质监部门勒令停运,至今仍未完全恢复运行。
维保资金和力度难以保障
《电梯维修保养制度》规定,电梯维保应按照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每次维护保养都必须有相应的记录,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向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索要当次维护保养的记录,并存档保管,作为电梯档案的内容。
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主任李忠说,在高档楼盘,物业费高,收缴率也高,电梯维保资金就有一定保证,电梯事故就很少发生,但中低档楼盘小区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物业公司出于压缩运营成本的考虑,倾向于选用价低的维保单位,导致重要的维保工作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有些分期交付的楼盘,为了保证销售,开发商宁可给物业公司贴钱也要物业公司做好服务保持好的口碑,一旦房子卖完,开发商撤出,物业公司资金不足,各种矛盾就开始集中爆发,包括电梯的维保。
“而经济适用房、回迁房小区,楼盘开发成本比商品房低,在公共设施的投入上也更少,选购的又多为小品牌电梯,质量上与大牌相比存在先天不足,而且电梯的分摊率高(多为1梯3户或者2梯6户),如果维修保养跟不上,发生故障的概率就很高。”李忠说。
按理说,最有能力和技术做好维护保养的应该是电梯制造企业,但实际上,目前电梯制造企业只占了小份额,各类良莠不齐的维保企业充斥市场。
李忠说,电梯维保就像给汽车做保养,“4S店就是汽车制造厂商的维保单位,消费者如果一直在4S店做保养,制造企业就会负责到底。如果贪图便宜找路边的修理店做保养,质量难以保证不说,车子出了问题制造企业还不承担责任。”
物管专家金先生认为,一家有口碑、负责任的物业公司应该在合同中约定维修基金中电梯维保资金的比例、使用程序和续提等,从而解决电梯维修资金短缺、难以提取、甚至没有出处的矛盾。
“电梯维保费用是一项长期的固定开支,而且,到了一定的年限,电梯改造、更新,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而这些资金到底从哪里来,对很多小区来说,的确是个眼面前的问题。”金先生说。
住宅电梯安全责任不清晰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办公楼、政府机关、酒店、医院等公共场所的电梯使用频率远高于住宅小区,但去年电梯应急处置数分别只占总数的20.4%、12.53%、6.39%、4.57%,远低于住宅小区的47.73%。
李忠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公建单位一次性投入大,购买的电梯品质好,后续维保资金也有保证,最主要的还是电梯有专门的部门、人员来管理、运行,责任明晰。
住宅小区的电梯为全体业主所有,业主将电梯使用权授权或是委托给了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就成了使用权者,从法律上来说应该承担日常维保工作。然而目前,这种责任的分摊并没有以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
李忠说,在香港,电梯如果出了事情很好办,因为由谁来承担责任、承担哪些责任都能找到明确的主体。但在我们这里,所有权、使用权、物业管理权、技术管理权(维修、保养、检验权)和每个具体使用者往往是多个主体,各主体都要承担相关责任,但现实中大家都认为自己可能不用承担责任,甚至可以相互推卸责任。
此外,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电梯要进行每年一次的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按理应该由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政府行政监管部门(质监局)履行监督检验职责,两者的检验目的和手段有较大的区别。
目前的现状是,政府职能部门下属机构(特种设备检测院)的定期检验基本替代了监督检验,造成行政监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主体责任难以落实。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