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4日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新华网杭州5月13日电(记者段菁菁、曹典)一头黑灰色乱发下有永远保持浅淡的微笑,眼前这个中年男子不修边幅,却是目前好莱坞和百老汇最活跃的剧作家之一。在首届乌镇戏剧节古色古香的中式环境中,美国知名戏剧大师黄哲伦,与记者聊起一个华裔剧作家在美国的创作生活。
我是一个“差劲”的中国人
一副东方面孔,顶着美国戏剧界的“奥斯卡”托尼奖、编剧界的“诺贝尔”斯坦伯格奖、百老汇戏剧奥比奖、普利策奖,以及克林顿政府艺术及人文委员会委员等多重“光环”……黄哲伦,这位华裔剧作家,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赞誉为“自阿瑟·米勒之后,在美国公众生活中第一个重要的剧作家,且很有可能就是最好的剧作家。”
黄哲伦是二代移民,10岁时赴菲律宾探望外祖母时,根据外祖母讲述的家族故事完成了第一本小说《富不过三代》。大学时期,黄哲伦开始接触亚裔历史,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FOB》。
“FOB就是Fresh off the boat,指初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还未完全融入美国社会,操着糟糕的英语,做着低端的工作。”黄哲伦以此为题材,描写了已在美国站稳脚跟的华人和新移民之间的反差和冲突。这部戏为23岁的他赢得了百老汇剧目最高荣誉“奥比奖”。
从事戏剧工作数十年,黄哲伦表示,原动力来自探寻自我:“我是一个差劲的中国人,对中文不会听不会说也不会写,每当遇到身份的质疑,我就写一出剧去探讨、寻找自己。”
把华人写进美国戏剧史
与黄哲伦交流,话题中不可回避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他最成功的作品,都是在进行身份的追问,而现实生活中,作为第一代移民的父母,一心想打入美国主流社会,以至于连春节都不过。
“直到我受到了上世纪70到9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运动的影响。”黄哲伦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如亚、非裔新移民、同性恋、女权主义等一些曾经被认为非主流的现象与思潮纷纷浮出水面,并成为颇具争议性的题材进入艺术领域,进一步激发了他寻找自己的意识。
黄哲伦在东西方最被广为熟知的《蝴蝶君》,将普契尼的经典歌剧《蝴蝶夫人》中日本艺伎与美国军官的爱情故事大胆颠覆:一个法国外交官爱上京剧演员,外交官一直沉迷在对东方女性的主观幻想中,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心中的“蝴蝶夫人”是男儿身,因幻想破灭而崩溃自杀。
探讨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人,《蝴蝶君》也因此成为他进入人生或创作的另一阶段的标志。“我的作品写的都是华人,我把这些华人写进了美国的戏剧史。”
用创作寻找根之所在
首届乌镇戏剧节上,黄哲伦带来了以在美国造铁路的华工为主题的剧目《铁轨之舞》。这是这部戏诞生30年以来,首次在中国舞台上演出。
“长久以来,我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包括亚洲的一些城市上演,但是总没有机会在中国正式演出。”黄哲伦觉得自己年纪越长越亲近故土,“第一次在故土演出,我既兴奋又紧张,不知道中国观众会如何评价我。”
黄哲伦说,短短几十年,中国从世界的边缘迅速走向中心。而他在经过了漠然、犹豫、困惑之后,也与中国的距离越来越近。儿时曾逃避寻根的他,长大后还是以“中国”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
从早期《FOB》《铁轨之舞》,到近期的《中式英语》《功夫》,尽管早已被美国主流戏剧界视作最受认可的“自己人”,黄哲伦始终在用创作寻找自己的根之所在。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