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国内要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与他的木雕们的故事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徐志摩曾语带禅机地翻译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名作《天真的预言》。一粒沙,一朵花,普通渺小的事物,实则蕴含着大千世界的万般奥秘。

  那么,一块木头呢?

  在东阳木雕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的手下,一块普通的香樟木或者椴木,同样充满着无限可能。

  先在纸上绘出图形,再用刻刀和工具细细雕琢,经过粗胚雕、细胚雕、修光、刻线……一系列工艺流程之后,一块木头,可以讲述一段柔肠百转的民间传奇《白蛇传》,重现一个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三英战吕布》,铺成一片秀丽的自然风光《松鹤同春》……

  陆光正的这些作品,都已成为东阳木雕的传世之作。

  我们到的时候,陆光正在他的工作室里练书法。

  陆光正工作室在东阳江北,那里也是他的住所,被打造成一个园林。

  陆光正说,一园一池一亭一廊,假山瘦石,翠竹小鸟,百花竞放,曲径通幽,这是他为自己的工作室所做的设计。

  1945年,陆光正出生于浙江东阳。

  在这片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流传着一门自唐代始传承至今的传统工艺——东阳木雕。

  陆光正虽无家学,但是散落乡间数百年的祠堂、古旧民居里的木雕构件,成为他最初的启蒙老师。

  13岁那年,这个从小就特别喜爱画画的孩子,从1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东阳木雕学校。

  两年后,他又被著名的木雕老艺人、“雕花状元”楼水明相中,破格收为“关门弟子”,之后又得到多位老艺人的倾囊相授。

  一块木头,可以成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而这个曾经的木雕小伙,也在时间的雕琢下,终成一代大师。

  很多人真正惊叹于陆光正的木雕,是从雷峰塔二楼的巨型系列壁挂《白蛇传》开始的。雷峰塔的《白蛇传》故事,分成盛会思凡、雨中借伞等八幅画面,每幅长7.7米,高1.4米。

  在《白蛇传》里,他采用了多层叠雕的创新工艺,不仅解决了大型木雕作品的开裂变形问题,还极大地丰富了画面层次,强化了纵深感,达到了立体三维艺术效果。

  陆光正虽早过了退休的年龄,却仍然为木雕事业忙碌着,“我今天下午一共要接待12批客人,你们是第8批。”

  现在,他渴望把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把东阳木雕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陆光正:1945年生,东阳木雕传承人。

  198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年被文化部评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他贯通多种雕刻技法,创作了涉及各种题材的艺术珍品四百余件。1979年创作的木雕台屏《三英战吕布》被评为国家珍品,现陈列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苑; 2003年为杭州新建雷峰塔创作了8幅大型木雕壁挂《白蛇传的故事》;2005年创作的大型木雕壁挂《锦绣西湖》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选用。

  陆光正:1945年生,东阳木雕传承人。

  从事木雕业55年,陆光正创作了木雕珍品四百多件,且不断有新作问世。

  在学习木雕之前,陆光正喜爱的是音乐,但他的画也画得非常好。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美术交织在一起,让陆光正的木雕作品清丽脱俗、气势磅礴。

  陆光正做了一辈子的木雕,也学了一辈子的木雕。他不仅向国内众多著名手工艺人以及画家学习,还游历了十多个国家,接触了大量的外国优秀文化艺术,最终使他成了“集成者”。

  至今为人称道的,是他对木雕技法做了多种创新,让东阳木雕不只是“雕虫小技”。

  (以下记者简称“记”,陆光正简称“陆”)

  记:您虽然是木雕大师,但小时候喜欢的是音乐?

  陆:对。从事木雕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

  我小时候喜欢绘画和音乐,我11岁就能自制唢呐,12岁时就被村文宣队请去编曲。

  尽管我那时年纪比其他演员要小,却很受欢迎,我很会画画,他们都请我为他们化妆。我个子小,就站在小板凳上,为演员们勾画脸谱。

  那年头,演戏所需的道具、行头都靠自备,我就找来废报纸,自己做盔甲、帽子等。

  记:那,后来为什么改学木雕?

  陆:我11岁的时候,为村里绘制过一副大型宣传壁画。13岁那年,乡长进村看到了我的宣传画,大为震惊,推荐我报考东阳木雕学校。

  尽管难以割舍对音乐的热爱,但我还是选择了学习木雕。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因素,如果搞音乐的话,乐器实在是太贵了,家里负担不起。

  不过,我到东阳木雕厂的木雕技校读书后,就成了木雕技校的文艺骨干,带领同学们排节目、搞演出,活跃得很。

  很多老师傅都很奇怪,这个陆光正整天吹笛子、拉胡琴,好像不务正业,画也能画得那么好?其实人家不知道,我常常晚上练习画画到深夜的。

  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美术交织在一起,对我的艺术成长很有好处。

  记:后来您被楼水明收为关门弟子,这位老先生有“雕花状元”之称,要当他的徒弟,不容易吧?

  陆:进入木雕技校第二年,我自己画稿自己雕刻的处女作东阳木雕《花鸟》,得到木雕老艺人们的肯定,还得到了当时金华地委书记的称赞。

  


  我创作的木雕挂屏《热爱和平》,也被选入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

  这都被“雕花状元”楼水明看在眼里,所以他破格收我为“关门弟子”。当时我很激动,也激励自己要发奋苦学。

  无数个深夜,当同伴们进入梦乡时,我都在潜心临摹,几年下来积攒的画稿叠起来有一人多高。

  恩师楼水明没有门户之见,一直鼓励我要多向其他木雕师傅学艺,要博采众长。后来,“雕花宰相”黄紫金等名师,也都毫无保留地传授我木雕技艺。我能有今天,离不开他们的教导。

  对木雕艺人来说,能跟随其中任何一位学艺都是种幸事,而我有幸成了他们技艺的“集成者”。

  记:在您创作东阳木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陆:1980年,我所在的木雕总厂接下了新加坡董宫酒家的木雕装饰工程,设计制作数块长12米、宽1.2米的挂屏,我亲自担纲设计制作,作品完成后反响非常好。

  但是,工程完成后,出现了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南洋的热带气候使木雕条屏发生了开裂。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董宫酒家只能取下这些作品,永久珍藏。对此我感到很愧疚。

  1981年,厂里又接下了杭州望湖宾馆大型壁挂《白蛇传》雕刻工程,结果作品完成后也出现了开裂的情况,裂缝大得可以塞进一只手指头。

  当时业界纷传:“东阳木雕只能作为雕虫小技。”东阳木雕的声誉面临着挑战。

  记:后来呢,这个难题解决了吗?

  陆:要解决这一难题谈何容易,我真是日也思来夜也想。

  有一次,我看到工人们将一座屏风折叠起来准备装箱出口,心头为之一亮:要是将整幅大型作品分成若干个单元进行雕刻、组装,是不是就可以让难题迎刃而解呢?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我终于找到了解决途径。

  为了确证这一方法的可靠性,我又利用主持召开国际装饰学术交流会之机,请来各国专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最终这一创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即将大幅作品根据画面的构图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采用独立的板材,板材之间留有一定空间,防止热胀冷缩,彼此既有工艺上的间隔,又有画面的完美联系,做到了“天衣无缝”。

  记:这就是您最出名的“多层叠雕”?

  陆:对。由于分组雕刻组装,众多雕工可以同时开工,大大缩短了工期;而且散件运到现场再组装,解决了大型作品入门和运输的困难;因为不受大小限制,还方便了取材,可以节约大量珍贵的木材资源。

  真正是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记:东阳木雕产业虽然规模渐大,被列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但艺人数量明显不足,创意上也略欠后劲。

  陆:我现在与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等联合办班,培养木雕制作与设计人才。广厦学院、东阳技校、东阳市聋哑学校都开设了木雕专业班,我自己的工作室,也培养出了9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我还推出了“木雕设计班”,并为此构筑一个庞大的教育培训基地,集教育、科研、生产于一体,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木雕专业化人才。

  记:现在木雕艺术品市场正在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投资木雕,如何判定一件木雕艺术品的价值?

  陆:我认为,看木雕艺术品是否有价值,主要有三点:一是看作品的文化内涵;二要看工艺技法,这往往需要艺术家多年的积累;三要看作品的整体艺术造型和结构的完整性。

  把握了这三点,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了。

  记:如今许多工艺都进入了流水线生产,作为东阳木雕传承人,您怎么看?

  陆:我有三点理念。

  不因当今机器生产的便捷,而代替手工操作的技能;不因加工材料的珍稀,而消解木雕的技艺;不因长期创作的“游于艺”,而习惯于“疏于理”。

  “雕花状元”楼水明(左三)指点木雕技艺,左一为陆光正。

  陆光正作品《三英战吕布》。

  【学艺】木雕技校里的文艺骨干

  陆光正从小就体现出了艺术天赋,他会画画,也爱音乐。

  他从古曲的节奏乐感中感悟木雕艺术的优雅意境,从舞蹈的婀娜多姿中捕获人物设计的衣纹神态,长期对音乐、绘画等艺术的广收博采,使他的木雕作品形成了清丽脱俗、博大开阔、气势磅礴的风格。

  【创新】难道东阳木雕只是雕虫小技?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东阳木雕受到了冲击。市场需要幅面阔大的大件作品,而传统的东阳木雕以小构件为主。为此,木雕艺人们纷纷探索大件木雕的创作,但都碰上了开裂、断损这一“瓶颈”。

  最终,陆光正解决了这一难题。

  【传承】机器不能代替手工操作

  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东阳木雕,也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难题。

  作为东阳木雕传承人,陆光正积极与学校联合办班,还推出了“木雕设计班”,力图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木雕专业化人才。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