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2012年网络专题 > 档案记忆 > 珍档文苑

正史说鄣郡 (六)

唐银荣

  十六、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编纂过本时期正史,现根据相关地区方志、年鉴和资料,秦鄣郡地域政权设置情况如下:宣城市(原宁国府),下辖一区六县,即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25.7亿元、常住人口253.3万(以下地区生产总值、人口皆为2010年数据)。黄山市(原徽州府),1949年休宁县屯溪镇解放即建制为省辖市。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平县建制,徽州地区歙县黄山公社、石台县广阳公社及黄山管理局及太平县的辖区设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划歙县岩寺镇新立徽州区,屯溪市、黄山市改为市辖区。1949年由于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的同为解放军四野,为便于管理,从此将婺源划归江西省上饶市,地区生产总值47.71亿元、人口34万。现黄山市下辖三区四县,即黄山区、徽州区、屯溪区、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地区生产总值309.3亿、人口135.9万。芜湖市,下辖四区四县,即鸠江区(1990年2月割芜湖市设立)、镜湖区(2005年割芜湖市设立)、弋江区(1980年割芜湖县设立马塘区人民政府, 2006年更名)、三山区(三山区位于芜湖市中部)、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2011年原巢湖市所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地区生产总值1108.6亿元、人口384.2万(不含无为县)。马鞍山市,1955年在当涂县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195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2011年原巢湖市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2012年国务院批复,割当涂县成立马鞍山市博望区,撤销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和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下辖三区三县,即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当涂县和江北的和县、含山县。地区生产总值811.01亿元、人口136.6人(不含江北和县、含山县)。池州市,1959年东流、至德两县合并为东至县。下辖一区三县一景区一开发区,即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300.80亿元、人口156万。铜陵市,1956年依矿建市。下辖三区一县,即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铜陵县,生产总值466.6亿元、人口74万。南京市,下辖十一区二县,即玄武区、鼓楼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下关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溧水县、高淳县和江北的浦口区、六合区,地区生产总值4348亿元、人口637.9万人(不含江北两区)。句容市属镇江市管辖,地区生产总值243亿元、人口60万。溧阳市属常州市管辖,地区生产总值416.5亿元、人口77.9万。1958年撤销於潜县,并入昌化县,1960年撤销昌化县,并入临安县,1996年临安撤县建市。1958年10月,撤销遂安县,并入淳安县,地区生产总值117.49亿元、人口33.8万。1957年撤销寿昌县,并入建德县。临安、淳安、建德属杭州市管辖。1958年孝丰并入安吉,地区生产总值190.02亿元、人口46.6万,属湖州市管辖。至此,秦鄣郡地域共设置25区25县,另加临安(原昌化、於潜并入)、建德(原寿昌并入)、长兴(原原乡并入)部分,分属安徽、江苏、浙江、江西4省12个市管辖,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7884.73亿元、人口达2030.1万(不含临安、建德、长兴等县人口)。

  十七、后记

  秦鄣郡文明是安吉人的骄傲,安吉人对此具有特殊感情,许多人钟情于鄣郡(故鄣)历史。为记忆秦鄣郡地域历史变迁,将相关史籍中有关秦鄣郡地域变迁情况摘录之,整理成文如上实说,只是末及深思,现补说如下:

  关于秦鄣郡所辖县。因《史记》无地理志,只能从正史及相关史料来查证汉丹扬郡17县中属秦置县。《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还过吴,从江乘渡。”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江乘故县,在润州名容县北六十里,本秦旧县也。” 梁刘昭《后汉书》集注:“秣陵,其地本名金陵,秦始皇改。”《旧唐书》志第二十地理三:“上元,楚金陵邑,秦为秣陵。”唐宰相李吉甫编纂的《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十六:“上元县,本金陵地,秦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都邑之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秣陵故县,在县东南四里”,卷第二十八:“歙县,本秦旧县也,县西有歙浦,因以为名。”宋三馆编修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卷第九十五:“寿昌县,秦歙县地”,卷第一百四:“黟县,本秦旧县,置在黟州,因名之。”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秣陵城,在府东南五十里,秦县,属鄣郡”,“丹阳城,在府西南五十里,又西南至太平府八十五里,本秦县。”秦鄣郡郡治地汉为故鄣县,按秦郡县一般设置,鄣郡郡治所在地应置县,现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秦鄣郡郡治地标注鄣县。从上可知丹阳、江乘、秣陵、歙、黟、鄣等6县为秦鄣郡所辖县。

  关于“丹阳”称谓。“丹阳”从秦至唐贞观元年(627年)一直是秦鄣郡地域重要的郡或县名,《史记》称“过丹阳,至钱唐”,《汉书》称“丹扬郡”、“丹阳,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后汉书》称“丹阳郡”、“丹阳”县,《三国志》称“丹杨郡”,《晋书》称“丹阳郡”、“丹杨,丹杨山多赤柳,在西也”,《宋书》称“丹阳尹”、“丹杨”县,《南齐书》称“丹阳郡”、“丹阳”县,《隋书》称“彤阳郡”。由上可知“丹阳”的称谓很乱,现据《封泥考略》(吴式芬、陈介祺著)卷三中有汉封泥书此郡名作“丹杨”,并有三国吴“丹杨郡砖”佐证,则此郡名应为“丹杨”,假借为“丹扬”、“丹阳”、“彤阳”等。按照秦汉时期郡名从县名的一般作法,县名也应为“丹杨”。至于“丹阳,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明显是误说,楚国最早的国都丹阳位于汉水流域附近,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一带,根本不可能在江东吴地。关于丹阳县名称来历,向有两说:一是说县治位于今芜湖市赭山之南,《江南地理志》“赭山丹赤,故郡名丹阳。”另一说是丹阳山多赤柳,故名丹杨。笔者认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楚人怀念旧都丹阳而将此“丹杨”作“丹阳”,并名“丹阳”县境内湖为“丹阳湖”(如同楚国始于春秋末的国都郢一样,战国后期先后迁至寿春、陈,但还是叫郢)。

  关于从正史来说的涵义。正史是指以帝王传记为纲领并且由宫廷史官记录的有别于民间野史的中国史书。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确定《史记》至《明史》的24部正统的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我国史学界一般只把二十四史加后来的清史稿作为正史研究。正史编纂以官方大量原始档案资料为依据,且历史地理受编者及官方情感影响小,故以正史来说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沿革更接近事实、更可信,这是从正史说鄣郡的涵义所在。本文从秦至清所引用的全部是正史原文(不含后人注释),出于完整性和方便理解需要,后面加的民国和现代部分材料也真实可信(民国部分引用的是政府公文,现代部分直接查证于各地地方志和年鉴)。只是由于史记、三国志、梁书、陈书及民国无地理志,同时各正史地理志编纂是根据“卒从后定”原则处理郡州县改易的,故不能说完全反映历史地理变迁。

  综上所述,秦鄣郡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省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的以北地区,包括安徽省长江以南宣城市、芜湖市(除江北无为县外)、铜陵市、黄山市、池州市、马鞍山市(除江北和县、含山县外)等6个省辖市,江苏省南部地区西部的南京市(除江北六合区、浦口区外)、常州市的溧阳市、镇江市的句容市;浙江省西北部地区杭州市的淳安县及临安市、建德县部分,湖州市的安吉县及长兴县部分;江西省上饶市的婺源县。疆域面积5.4万多平方公里,涉及4省12个地级市,置县从秦时6个增加到现代53个(含临安、建德、长兴等县),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万亿元,人口超2100万,是西汉时期40.5万人口的52倍多。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