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胡国稳 胡旦
近期,我们连续报道了关于杭垓南天竹旺季滞销的报道后,南天竹产销问题一下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昨天上午,记者和杭垓镇副镇长刘忠元再次到磻溪、吴村等南天竹种植区,和当地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村民一起问诊、开方。
去往磻溪、吴村的联村公路两边,满眼仍是红艳艳的一片南天竹。尽管主管部门、镇、村积极帮忙,但市场并不因人而异。
找出症结方能对症下药,因宜施政方能逆天改命。1.3万亩南天竹,事关3000户村民的民生大计,当南天竹销售价格暴跌、销量由旺转滞,成为一大难题时,引起各方关注。
靠天吃饭的窘境待破局
董远新,磻溪村南天竹种植大户之一,规模20亩,但除了这一身份,他还是一个中间商,从散户收取南天竹苗,然后统一卖给批发商,赚取其中的差价。
“本地——萧山——全国各地”,这一销售路径中,磻溪的村民们与二级销售商素未谋面。“这就意味着杭垓万亩南天竹产业在本质上还是‘小农’经济,除了几个大户作为代理的一级收购商有路子之外,多数种植户只是埋头种植。”刘忠元说。
这一靠关系卖苗木的模式,在南天竹滞销的行情下给种植户带来不小的麻烦。磻溪的李双林通过8年多种植在萧山拥有多个收购商,但0.3元/根的价格让李舍不得“贱卖”,结果这些收购商直接到临安采购,而李则面临着另觅渠道的窘境。
组织化程度不高,在许多人看来都是制约南天竹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兴起之初,吴村村的老书记潘志中与种植户自发成立南天竹协会,希望能承担起改变农户的单打独斗局面,但并未发挥出预期作用,渐渐淡出了种植户的视野。
今年7月成立的磻溪村南天竹合作社曾数次召开成员会议,但关于如何抱团经营并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合作社成员董林说,好的年份合作社能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
“缺乏品牌效应、缺少技术指导、缺乏深度开发、缺乏核心带动、缺乏信息分析能力……从萌芽到壮大都属村民自发形成的南天竹特色农林产业,摆脱不了视野的局限,稀缺进入市场经济的各色元素。”杭垓镇党委书记王有富说,而这些恰恰是农林经济摆脱“靠天吃饭”的根源所在,由此可见,“安吉白茶”能有如今的品牌、规模,甚是不易。
产销模式正悄然变“脸”
诸多病因凑成的疑难杂症,不能一剂而愈。那该如何着手下药呢?
“杭垓南天竹当前最迫切的是需要核心带动,投资600万元在建的南天竹精品示范园就是引领的发动机。”刘忠元说,目前示范园核心区正在搭建的18000平方米的大棚,将用于南天竹盆景的栽培,试图一改南天竹只用作色块园林绿化的单一用途。
据了解,这一精品园以合作社“股份制”模式建设,磻溪、吴村等地的种植大户们认为,尽管栽培盆景的成本大大高于直接出售,但其的价格亦高出百倍,而且植株越大越有价值,不失为杭垓南天竹形成一个打品牌和另辟市场的方式。
在技术指导上,针对当前杭垓南天竹品种单一的现状,该镇与浙大农业系建立合作,研究以切片组织培养的方式培育、优化种苗,开发新品种。刘忠元表示,作为全国最大的南天竹种植基地,当地希望通过和院校的合作,建立一套南天竹种植的技术标准,并开发南天竹除了观赏之外的药用价值。
针对首要的滞销现象,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等精品园建成、摸透南天竹的生长习性之后,杭垓将形成文字、图片资料,由镇、村和合作社一起去开拓、建立销售网。”刘忠元介绍说,目前镇里正与林业主管部门一起,汇总全国各地的南天竹销售市场,同时加强对市场信息的预警分析,让种植户第一时间了解价格变化。
通过一系列品牌、技术、营销上的手段,旨在改变万亩南天竹从单纯的“小农”经济性质,使其拥有市场经济元素和竞争力,真正成为远非万元效益可比的特色产业而非“种植”。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