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2012年网络专题 > 联合国人居奖 > 新闻报道

大美安吉 云卷云舒风声起

题记: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安吉,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条递铺老街贯穿城区上下,从上街头逛至下街头,仅需10多分钟,如今街道已是纵横交错、高楼林立,电影院、龙山体育馆、健身中心、学校、医院一应俱全,这些都告诉我们城市筐架在拉大,城市品位在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城变了,乡镇、村庄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特色进一步彰显,面貌焕然一新,即使是夜晚,乡镇、村的广场上依然华灯初放、歌舞翩翩……等等这些,都告诉我们村、乡镇与城的距离更近了。

    的确。在过去几年里,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以全面提升“中国美丽乡村”为总载体,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加快推进“大乡村”向“大景区”提升、“美丽乡村”向“美丽安吉”跨越,构筑“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塑造特色化的“安吉样板”,努力打造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美丽安吉。

         优雅竹城彰魅力

    优雅竹城,优雅是品质,竹城是特色!

    夏日的夜晚,走进我们这座城市的东面,凤凰山公园里歌舞翩翩,许多市民在这里纳凉、散步、健身,这里已成为城东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就在一两年前,凤凰山还在县城郊区,有多少人会到这儿来呢?现在这座山人气旺了,关键是山入城了,城里的人才会亲近这座山。

    引山入城是优雅竹城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7年1月,安吉提出以良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依托,打造“平安畅通、繁荣活力、生态园林、舒适宜居”的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目标。通过“东育南优西进北拓中间提升”,“一港两园三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龙山和凤凰山亲山空间、递铺港亲水空间已建成开放,老城区山水入城目标正逐步实现,一批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十一五”期间,安吉城市框架面积从15平方公里拉大到40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从12.8平方公里扩大到20.2平方公里。

     2010年,安吉又进一步提出以打造优雅竹城品牌为重点,全力推进山水之城、休闲之城、品质之城建设,塑造城市新形象。以灵峰山、凤凰山、龙山为重点,打通城市观山廊道和山城呼应廊道,引山景入城;以递铺港、浒溪、西苕溪沿岸景观线建设为重点,打造城市核心景观节点;注重融入竹、茶、孝等文化元素,加快建设中国生态博物馆、昌硕文化中心等一批高品位的文化设施。

   可以说,我县城区建设已完成原始能量积累,正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由拓展空间向丰富内涵、由增强功能向塑造特色转变。

 

          风情万种小城镇

    建设风情小镇是安吉全面提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的重要节点。

    按照“经营城市”的建设理念,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规划引领、差异发展”的建设思路,安吉计划利用5年时间,财政投入2亿元,把15个乡镇打造成特色产业明显、生态环境优异、百姓生活和美的风情小镇集群,努力形成县镇村三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今年是我县“风情小镇”建设的第二年,在去年启动天荒坪、报福、山川、章村、鄣吴等5个乡镇创建基础上,今年又新启动上墅、杭垓、皈山、梅溪(昆铜)、溪龙5个乡镇创建工作。

   如何建好风情小镇,既要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又要抓出一个乡镇的特色,将这种特色体现在风情小镇中。

    如天荒坪打造“中国白茶之源”、“中国大竹海”两张文化名片,力求“白茶祖”朝敬膜拜的文化效应,争当“中国竹乡”的文化代表;报福围绕福文化创建天目山风情名镇,营造一个充满“福”缘之地,一个大城市边的世外桃源,一个“深呼吸、慢享受”的心灵家园;鄣吴以宁静乡村幸福生活为主题,打造昌硕文化体验基地、中国扇文化展示基地、浙西北民俗风情基地。

    美丽富足新农村

    把一个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经营。美丽乡村建设是最基本元素。

    自2008年起,我县启动创建美丽乡村,截止目前已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我们的一个村都是一个小的景点,但是要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经营,必须将村庄进行巧妙串连,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为此,“十二五”时期,在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基础上,我县将做实“环境提升、产业融合、品牌经营”三篇文章,再用三年时间打造成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即以县域交通环线为脉络,做精中国大竹海、黄浦江源、白茶飘香、昌硕文化等四条精品带,串起六大核心区,形成“一环四带六区”的大景区。

如今,安吉这座城市美丽而优雅,彰显着一种统一和谐的大美。安吉,正以一种魅力,向世人展示独具匠心的美丽。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