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国内要闻

老挑夫花67年还清父亲所欠债务 1条内裤穿20年

郑宜栋在家里展示他的还债账本。记者魏本貌摄

  编者的话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成为社会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诚信,也是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因素之一,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诚实守信的美德,值得赞美和推广;诚信建设,需要每个人的行动。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身边的感动·诚信故事”,选取各行各业的诚信典型,讲述他们讲诚信、重品行的感人故事,展示平凡人身上的诚信闪光点和崇高境界。敬请关注。

  【镜头一】

  1943年,18岁的郑宜栋每天起早贪黑挑着重担,翻山越岭往返于福建与上饶,肩膀磨破了,流了血结了疤,还得挑着担子往前走。

  今年87岁的郑宜栋老人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麻墩村。13岁的时候父亲郑美熙在家里开了间榨油坊,附近乡邻200多户人家都喜欢把茶油籽、油菜籽、桐油籽等送到他家油坊,榨成油后来取时再结账。父亲将每一笔账目都认真记录在案,诚信经营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

  1942年农历八月二十七,郑宜栋一生中刻骨铭心的日子。当天,17岁的郑宜栋和父亲、哥哥一起在家里堆稻草,当时的保长、甲长和几个乡丁冲到他家里强行“派夫”,将郑宜栋捆绑起来准备拉走,父亲和哥哥冲过去救人,竟然被乡丁用枪直接打死了。“那几天乱糟糟的,家里没有人,乡亲们存放的油料被小偷偷光了,现金和其他能拿走的东西都被偷完了。”郑宜栋老人痛苦地说。

  后来在家里收拾东西的时候,他发现了父亲的账目,便妥善保管起来。“父亲去世了,但我还活着,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想办法还债。当时我还不了,要保护好账本,怕以后还债没有了凭证。”

  父亲和哥哥去世后,郑宜栋毅然担起了养家的重担。“1943年到1949年,我靠做挑夫挣钱养家。虽然没有一户债主来我家讨债,我还是还了10户人家的债,总共还了3000多块纸币和1240多块银元。”郑宜栋自豪地说,“人穷志不穷,做挑夫很苦很累,但还了债心里就很痛快。”

  但是,1975年,家里的土坯房子被暴风雨压倒了,郑宜栋咬牙借了4900元建房。“老账还没有还清,又欠下了新账”,这让郑宜栋的替父还债计划搁浅了10多年。全家省吃俭用,直到1989年才还清建房的债务,“我一条内裤穿了20年,一件毛衣穿了25年,我是这么一路苦过来的,就是没办法替父亲还债。”

  【镜头二】

  1996年寒冬腊月,江西上饶县黄沙岭乡,71岁的郑宜栋老人,手里拿着账本,肩上挑着油桶,到债主家挨家挨户上门还债。

  1989年还清建房债务后,郑宜栋便开始着手替父亲二度还债。首先他开始攒钱,退休工资省吃俭用,天黑了只要不干细活就不开电灯、能卖钱的废品都收起来卖钱。

  1993年郑宜栋从老家找出珍藏了几十年的老账本,足足花了6个月的时间来整理账本,经过反复核实,要还106户人家的债,茶油、菜籽油、桐油共计873斤4两5钱。

  在随后召开的家庭会议上,郑宜栋的还债计划遭到了老伴和子女的反对。有人担心债主计算利息怎么办?有人认为这么多年了,债主不在世了怎么还?“什么都阻止不了我,就是做了鬼我也要去还。”

  欠钱还钱,欠油还油。为了保证油的质量,郑宜栋跑遍了上饶县的粮油店,多方托熟人、朋友高价购买品质上乘的油。“油的质量好,我心里好过一些。这样更对得起债主,对得起乡亲们。”郑宜栋说。

  一切准备妥当,1996年农历腊月十八,郑宜栋雇了辆货车拉着准备好的油,回到黄沙岭乡老家去还债。“当时我是有思想顾虑的,怕我五六十年后才来还债,债主会骂我、打我。”郑宜栋说,“没有想到,没有一家债主为难我,还给我端来白糖茶(当地敬客礼仪)。”在乡亲们的协助下,9天时间他基本还完了债务,共偿还油料和现金折合人民币7433.27元。回到家里后,向来不喝酒的郑宜栋,让老伴做菜好好喝了一顿。

  麻墩村面坳村小组70岁的老人翁江财回忆说:“当时他到我家来还债时,我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债是我父亲手上的事情,父亲也从来没有提过。这么久了他还能还债,真是个好人。”

  【镜头三】

  郑宜栋指着还债账本说,这上面都有各家债主收债人的签名或者印章,“以后要准备烧给父亲,让他知道我已经替他全部还完了债。”

  2008年秋天,郑宜栋和朋友聊天时,朋友谈到一个细节:新中国成立前用的是16两1斤的老秤,现在用的是10两1斤的新秤。这一下让郑宜栋懊悔不已。他只好四处打听新秤和老秤间的差别,决定按照每100斤增加15斤的比例,重新算账,给债主们补回差额。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将所有的账目重新整理了一遍。

  1996年腊月还债后,郑宜栋仍然继续寻找余下的一些债主。由于时隔多年,有7户债主或远走他乡,或杳无音讯。2009年清明节,郑宜栋第五次来到债主翁新华孙子家。翁新华和儿子都已过世,孙子常年在外打工不在家。在其邻居的反复劝说下,郑宜栋把一元钱塞进了他家门缝里,在“还债记事簿”上郑重写下:欠翁新华一角,今还1元。这是郑宜栋最后一户债主,当天他终于还清了父亲的所有债务。67年间,他偿还债务合计13600多元。

  还清父亲的债务后,郑宜栋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家乡修建一座小桥和一条小路。社会爱心人士捐款15万元帮助他了却了报恩乡亲的心愿。

  2011年正月初六,86岁的郑宜栋在老伴的陪同下回到了老家麻墩村,全程参与修桥修路。他每天都到现场去监督施工,认真管理每一笔开支。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建成了3.5米宽的水泥桥,被乡亲们命名为“诚信桥”。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