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廉政风险?如何理解廉政风险? 风险的本义是“可能发生的危险”。 廉政风险是党员干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可能产生不廉政行为的风险。 任何掌握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个人都客观存在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每个权力岗位都存在廉政风险。只要有权力就存在着滥用权力的可能性;只要有职能就存在着不作为、乱作为的可能性。 廉政风险是危害廉政的。廉政风险不是明确的腐败行为,而是腐败行为发生的条件,是廉政的隐患。 廉政风险是可描述的。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具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查找廉政风险点不能脱离于工作实际。 廉政风险是可防范的。针对廉政风险制定的防范措施应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从而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二、岗位廉政风险有哪些类型及具体表现? 廉政风险主要有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等三种类型。 思想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 制度机制风险主要表现为:未能根据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需要,及时完善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
岗位职责风险主要表现为: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违反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或软弱放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失职渎职、不作为或滥用职权等。 三、什么是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化中的腐败问题,采取前期预防、中期控制、后期处置等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查找出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廉政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建立起反腐倡廉建设与行政业务之间的关联机制,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对廉政风险实施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四、如何有效预防岗位廉政风险? 一要建立工作体系。在各级各单位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作用,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要开展宣传培训。采取专题学习、培训辅导、交流研讨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廉政风险防范意识,主动参与到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来,熟悉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要求,掌握查找风险点和制定防范措施的方法。
三要查找廉政风险点。紧紧抓住“查找廉政风险点”这个关键环节,组织、指导、督促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单位主要职能,梳理履职用权流程,抓住重要岗位和环节,采取自己找、同事提、群众帮、领导点、组织审的方式,全面、深入查找岗位、部门风险点及风险表现,做到单位业务流程清晰、岗位职责明确、廉政风险清楚,为下一步制定防范措施打下基础。 四要以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为核心制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及风险表现,检查现有预防腐败制度建设情况,已有完善制度的,要抓好落实;已有相关制度但不完善的,要修订完善制度;还没有相关制度的,要创新建立制度。 五要执行好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 六要通过自查自纠、专项检查及重点抽查等方法,对廉政风险点排查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七是修正完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根据考核结果,总结经验,奖优惩劣;纠正存在问题,修正岗位廉政风险内容,完善防范措施。 五、什么是廉政风险点?如何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 廉政风险点是指公共权力运行流程中可能出现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廉政风险的具体环节或岗位。廉政风险点及与其相对应的廉政风险是动态的、变化的,随着权力运行的变化或岗位职能职权的调整,而相应发生变化。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要紧密结合单位职能和业务工作实际,按照“梳理履职用权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找准廉政风险点(重点环节或岗位)和风险表现形式—组织审定并公示结果”的思路进行,全面查找岗位、科室和单位廉政风险。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明确各自岗位职责,查找个人在履职用权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及风险表现;排查科室风险要求各单位组织科室对照职责定位,梳理科室业务流程,查找出科室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及风险表现;排查单位风险要求各单位及其领导班子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工作,重点梳理在决策“三重一大”事项、行使行政审批、执法或司法权等方面的工作流程,查找出权力运行流程中可能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及风险表现。 六、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有哪些作用? 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需要,是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对公共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各部门各单位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推进工作规范高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体来讲,一是有利于深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让每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了解知晓自己的岗位职责、潜在的廉政风险,从而在思想上确立“从政有风险,防范除隐患”的意识,变上级要求防范风险为自身需要来自觉防范风险,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无疑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自我警醒、自我提高的廉政教育过程。二是有利于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找出可能引发腐败的制度漏洞,明确了制度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增强了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有利于促进各单位业务工作规范高效。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要求细致梳理业务工作流程,查找风险点并进行有效防范,既有助于各单位系统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又有助于促进业务工作深入开展;既有助于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又有助于单位有效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促进依法高效行政和投资发展环境优化。四是有利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既给党员干部敲响了廉政风险警示钟,又通过多种预防措施,使党员干部远离腐败,真正为党员干部织密了“保护网”,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保护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五是有利于构建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与行政业务之间的关联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的抓手和载体问题,也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