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
和别人的思想相遇 把自己向世界打开
县新闻宣传中心举办首届“我学习、我快乐、我进步”读书节活动
昨天晚上8点,县新闻宣传中心的1个阅览室、2个会议室甚至是会客接待室里都是灯光闪烁,采编部、广告部和办公室人员正在以部室为单位进行集中学习、点评交流。作为首届“我学习、我快乐、我进步”读书节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读书夜校”的开办让中心广大职工喜上眉梢,昨天是读书节的第四天,50个夜校名额全部爆满。
“平时忙于事务,没有什么时间,这次集中学习,大家边学边讨论,很有意义。”在中心阅览室,3、5个从业不久的记者正结成一组对《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大报大刊的民生专题报道进行剪辑,并对材料的新闻性要素进行交流。大学毕业不久的新记者马晓如捧着自己工作3个月来的稿件剪贴本,仔细和同事进行着交流。她告诉记者,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难得。而在一旁,从业多年的老记者正对《新闻界》、《新闻周刊》等专业书籍、杂志里的从业理念讨论得不可开交,仅“合理想象”这一新闻概念,就被记者们讨论了足足两个小时。广告部、新闻网等部室的人员也结合工作实际,或选择学习资料研读,提升业务水平;或选择佳句美文朗读,陶冶品性情操。“读书夜校”里,智慧在碰撞,快乐在升华。
据县新闻宣传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届“我学习、我快乐、我进步”读书节活动内容丰富,除了“读书夜校”,“我的读书故事”主题征文、“我最喜爱的报刊”推选活动,以及“喜欢的图书,员工做主,单位买单”的保障机制将在中心形成读书学习新风潮。“职工愿意读,读书节有了核心;单位提供奖励和保障,读书节形成风尚。”读书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办读书节,就是希望读书不再是一种私隐行为,而要在中心内部形成读书学习的风尚,树立中心“学则优,优则凝”的文明形象,进一步提升员工素质、提升办报质量。把读书节办成新闻宣传中心文化建设的“金”名片。
第二届:
县新闻宣传中心读书节活动丰富多彩
“从增幅看走势,从结构看变化;从国际国内大环境看预期发展,从三次产业看变化,从三大需求看后劲,从三大收入看质量……”昨日晚上7点到9点,县新闻宣传中心近50名采编及广告部人员把县统计局副局长杨鹤云传授的句句经济分析的“至理名言”一字不落地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自己日后工作的一份可行性参照珍本。
这是县新闻宣传中心本届读书节第一次组织全体职工进行的集中辅导,课堂上,杨鹤云副局长通过图表、数据、举例等教学方法把隐藏在枯燥数字背后的经济现象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学员”们都收益匪浅。
据了解,集中辅导是县新闻宣传中心第二届读书节的重头戏。本周,中心将邀请包括县统计局副局长杨鹤云、浙江大学两位教授在内的三位行内专家为中心全体职工上三堂课,内容包括“统计指标与经济运行分析”、“如何写新闻”、“员工形象建设”等,为解决目前中心工作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同时,在集中辅导之后,中心还特意安排了员工的集中消化阶段,中心分部室对专家授课进行集中消化,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以使员工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地用到将来的工作之中。
如何让新闻更具感染力?
县新闻宣传中心读书节专家讲座侧记
新闻如何创新?报道怎样写才更有感染力?记者要掌握哪些礼仪?昨天是县新闻宣传中心第二届读书节集中辅导的第二天,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两位教授以两堂精彩纷呈的讲座,现场烹饪了两道喷香扑鼻、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化盛宴。
多人一点快人一步
“只有多人一点、快人一步做到‘空前’、‘绝后’才能在同质化中做到‘独家’,‘空前’就是超前感知、反应迅速,‘绝后’就是要给读者提供集中性的额外的满足……”下午2点,在《新闻创新的若干问题》讲座中,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沈爱国教授有意把“空前绝后”读得很重,加上他有力的手势,引来大家一阵欢笑。
沈教授授课不囿于书本理论,诙谐幽默、深入浅出,时而让大家快速记录要点,时而令大家拍手叫绝。他以浙江卫视“强力助威”、阳光七星的事例阐述媒体理念创新的重要性;以大大泡泡糖“大大的骗局”营销和新闻案例为例告诉大家策划创新可以独辟蹊径;更以杭州湾大桥通车前夕,嘉兴日报联手宁波晚报组成两市市民互访团的读者活动案例点睛“走进读者,给读者充分的话语权和话语空间”的思维创新……接下来他对习作的点评,更是旁征博引,精彩连连,很多采编人员都成了他的“粉丝”。
“悟”出富有魅力的媒介形象
晚上7点,匆匆扒了几口饭,大家就赶紧来到中心9楼会议室参加第二堂讲座。也难怪,在媒介形象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的大背景下,公共关系学专家何春晖副教授亲自授教,让员工“追捧”也在意料之中。
“上课之前照过镜子的同志请举手。”刚刚落座,何教授以一个活动游戏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之后,见习记者张乐和韦悦又被老师点了名,“请问你们照镜子的目的是什么?”两位记者朴素而略带幽默的回答引出了“形象是信息社会竞争的核心”这一论断。
接下来,围绕“媒介形象管理的内涵和构成”、“如何锻造富有魅力的职业形象”等主题,何教授进行了形象化的讲述,大家一边认真学习标准的坐姿、手势、表情和社交用语,一边反思自己日常行为中的缺陷与差错,兴致勃勃地参与互动问答,笑声和掌声不时地响起。
引发深刻感悟 激发创新活力
县新闻宣传中心读书节掀起“头脑风暴”
“读书节虽然告一段落,但学习却没有止境,学习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昨天晚上,新闻宣传中心召开第二届读书节总结大会,会上,每位从业人员都真情分享了读书节带来的感悟,读书节活动在整个新闻宣传中心引发了一场“头脑风暴”。
“做广告就像挖掘皇家宝藏,去掉表面的泥土只是一个开端,更重要的在于开掘后的一系列工作,这一系列工作就是如何利用策划和服务让客户满意。”刚进报社不久的广告业务员齐延南对本届读书节深有感悟,他的体会也让大家感同身受。
已经做了多年记者、编辑的童海燕说,在读书节期间,昝多娇记者听了一堂讲座,“活学活用”写了一篇鲜活的民生新闻,她自己则突破常规,编辑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版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个小小的创新让她体会到灵活创新的魅力,对她的编辑工作有巨大的启发。
摄影记者於袁民说,读书节让他感悟到,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可以从模仿开始;广告部俞永平认为,读书节给他的最大体会是广告的生命在于策划和创新;从事排版工作的宋思思也在读书节中感悟到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的道理。一串串连珠妙语,一句句肺腑之言,掀起了一阵又一阵高潮;读书节活动留给每个从业人员的感悟,在整个新闻宣传中心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通过集中学习、分组研讨、自我反思、范文比对、教授讲座等一系列形式鲜活、主题鲜明的活动,中心每个从业人员都从中获益匪浅。从业已有10之久、对民生新闻情有独钟的童思源记者通过范文比对,发现自己的文章平实有余、感染力不足,经过自我反省和教授点悟,逐渐突破自我,开始尝试民生新闻的新写法。周刊组记者汪君英,“角色反串”参加了摄影组的小组研讨,从中学到不少实用的摄影知识,为她打开了新闻摄影的一扇窗户。
第二届读书节专题新闻网专题
http://www.anjijj.com/ajnews/awzt/2009dsj/index.shtml
第三届:
新闻宣传中心举办第三届读书节
“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想把钻研的重点放在新闻的写作技巧上,让自己的稿子值得推敲,耐读可读。”“毕业两年了,这次读书节我很想学点新东西,提高自己营销、服务各方面的能力。”“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很想跟前辈们学习如何把手头的资源‘吃干榨尽’,尤其是从当下热点中找到突破口”……
昨天晚上,县新闻宣传中心大楼灯火通明,一份份个人学习方案在员工们深思熟虑后“出炉”了。这是新闻宣传中心第三届读书节的第一份“作业”。
近年来,新闻宣传中心每年都举办“读书节”活动,今年是第三届。从首届“表述准确”到二届“悟”新闻,再到今年的“有效钻研,学以致用”,新闻宣传中心力争通过读书节的载体让每位员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培养成为生活的习惯,把学习上升为个人的能力建设,把每位员工从疲于应付中解脱出来,对工作、对学习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
跟前两届读书节不同的是,这次为期一月的读书节在学习重点设置、个性化学习目标制定、消化吸收环节等方面做到了“常读常新”,采取的是“大模块、子活动”组合式学习模式,既有统一的大课堂,又有个性化的小教室,既有部室的主题性讨论,又有小范围的话题交流。
“我们开展读书节活动,并不是规定员工要看多少书,而是想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员工在掌握中心整体发展趋势和转型提升背景的前提下,在解决问题、提升自我、创新活力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构筑活力媒体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新闻宣传中心主要负责人说。
县新闻宣传中心第三届读书节把终点当起点
带着好的态度和方法激情出发
“为了自己的人生,为了中心的荣誉,为了事业的尊严,让我们带着好的习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一起激情出发。”11月1日晚,在县新闻宣传中心第三届读书节总结大会上,新闻中心负责人向全体员工发出了这样的“热情邀请”。与此同时,中心员工纷纷站上隆重而简朴的发言席,带着自己的学、思、悟、得,向着新的目标,激情出发。
“读了叶辉老师的书,才知道新闻原来可以这样写,以后写稿子肯定不再是一个调调,一种套路,一种口味。”“广告是用脑子做,不是用嘴皮子去拉,一定要谋定而后动。”“大屏幕不是为了广告而广告,我们要在通过画面和声音传递客户思想和信息方面下大工夫。”“想干事的人总有办法,不想干事的人总有理由,我一定要突破自己的局限,尝试写各种稿件。”……激情昂扬的“出发誓言”回荡在会议室里,坚毅自信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据介绍,为让每位员工的“水桶”都装得下更多的“水” ,让中心拥有创新前进的潜力和动力,读书节期间,新闻中心帮每位员工制定了个性化学习方案,根据“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收集案例,研读范文;各部室纷纷创新学习方法以求实效,广告中心赛方案,采编中心赛稿件,新闻网播放网络讲座,大屏幕工作组沙龙座谈……中心领导不但亲自参与每个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光明日报》和《农民日报》的两位专家传道授业解惑。
“第三届读书节结束了,但读书学习的习惯不能结束。有学有悟重在行,我们要把这种好的习惯转化到今后的工作中去,落实到我们的稿件中去。”总结会上,新闻中心负责人对中心员工提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