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妇觉得女儿“智商太低”,要把她送进柳州市儿童福利院。对此,心理专家称,父母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女孩智商有“问题”
父母送到福利院
3月2日中午12时许,一对夫妇带着女儿来到柳州市儿童福利院,向门卫询问孩子进院的相关事宜。“有父母的孩子,我们是不接收的。”门卫解释。但对方并没有马上离开,门卫担心其中有“隐情”,于是报警。
不久,柳州市公安局柳南汽配警务站的民警来到现场。原来,这对夫妇认为女儿智商太低,学校不收,他们又教不了,便想将其送到儿童福利院寄养。
当天下午1时许,记者在儿童福利院门卫室见到这对夫妇及其女儿。“学校都不愿接受孩子。”女孩的父亲李健强告诉记者,他的女儿叫阿华,今年12岁,却因为“智商有问题”,连学前班也没有读完。为了让女儿懂得基本的生存技能,他们以为儿童福利院可以接收像阿华这样的孩子上学,所以就带她过来报名。
民警表示,“有困难可以找社区,但有父母的孩子不能寄养到儿童福利院”。至此,李健强夫妇才知道不能将女儿寄养到儿童福利院。
六岁不会数到十
多次上学被退回
李健强的老家在桂平市木根镇木根村,来柳务工已有两年。“阿华4岁才开始说话,反应也比同龄孩子慢很多;6岁时,她连一到十都数不清。”李介绍,后来,他们送阿华到村里的小学读学前班,可阿华不但成绩不好,上课时总喜欢在教室走来走去,老师只好让她回家。
“之后,我们又几次送阿华去读学前班,但每次送到学校没几天,她就被学校退回来了。”这么一来,村里的小学再也不愿接收阿华,而父母因为忙于生计,只好让她在家自己玩。
今年,李健强夫妇将阿华带来柳州。眼看女儿越来越大,却连名字都不会写,夫妇俩非常着急,于是再次萌发了送孩子上学的想法。
李健强说,阿华除了学习跟不上、反应有些慢,生活尚能自理,不仅会做饭,还会洗衣服。送她去学校,一来可学到一些知识,二来他们去做工时,孩子也有去处。
“你想上学吗?”记者问。“想。”阿华点了点头。
孩子身心不健全
更需要家庭关爱
柳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黄炳鑫介绍,儿童福利院只接受公安机关开有证明的“弃婴”,因此,阿华并不符合接收条件。
黄炳鑫称,孩子在健全的家庭成长,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虽然在福利院有专人照顾,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父母的关怀。一些家长面对身心发育不健全的孩子,在经济和精神上遇到困难时,往往产生“送养”的想法,这也不难理解,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若实在困难可向有关方面求助,千万不能抛弃孩子。
“除非孩子根本不能认识和感受人的关系,否则都会有被遗弃的感觉。”柳州市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维权热线志愿者许朝山认为,如果因为孩子“智商问题”,父母就将其送去儿童福利院,这样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严重创伤,“家人应该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和爱护。”
许朝山建议李健强夫妇,先带阿华去医院做智力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学校。如果孩子智力确实低一些,家长可选择一所合适的特教学校,让她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以便今后能够独立生存。
昨日下午,记者将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反馈给李健强。李表示,他了解到西江路有一所特教学校,过几天带阿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