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正是稻香谷丰时,在上墅乡千亩富硒大米种植基地,片片富硒水稻精神饱满,金黄欲滴。
“富硒含量这么高,究竟是什么原因?”
“短短两年多时间,知名度就这么高,上墅的富硒产业到底有什么魅力?”
10月12日下午,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蔡子文率队赴上墅乡学习调研富硒产业开发情况。来自秀洲、嘉兴、金华等地的农业部门负责人怀揣一肚子的疑问,在千亩富硒大米种植基地徘徊。
“从2009年开始,我乡把培育富硒产业、做好做足富硒保健农产品项目开发作为近几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农业工作主线,目前有富硒大米种植基地1150亩,富硒笋基地2000余亩。”上墅乡相关负责人戴泽万介绍,对于富硒产业的开发,该乡是举全乡之力。“至于富硒含量为什么这么高,农办主任最有发言权。”
“全靠科技的力量。”农办主任应根尧说,首先是选好品种。他介绍说,最初在种植富硒水稻时,试验了10多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拿到省级权威部门去测定硒含量,最后确定了4种硒吸附能力最高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硒含量在0.04-0.07mg/kg之间,远远超过富硒稻米的地方标准规定;其次是培育有窍门,一般的水稻,在即将收割时要求土壤半干半湿为宜,但是富硒水稻却不一样,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就能使硒的吸附能力更强,而一些重金属的含量则会减少。”
应根尧介绍,上墅乡的土壤富硒含量高,还和地质环境有关系,因为上墅乡山上的岩层中,含有硒成分,经年累月被雨水冲刷后,流下山浸入土壤中,使土壤变成了富硒土壤,如何使富硒土壤富硒成分不流失,甚至更高,已经有了初步探索,这也将是将来长期发展富硒产业的法宝。
“现在,最普通的富硒大米也卖到了30元/公斤,而且都是作为礼品来出售,供不应求。”硒谷专业合作社社长沈长明乐滋滋地补充。
虽然龙游的富硒产业比上墅发展早,但是相比而言,上墅的富硒产业发展中科学转化效率高,在浙江富硒产业发展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典范作用,蔡子文说,“这就是我之所以带你们来上墅而不去龙游学习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