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报福镇统里村杨忠武家,小桥流水、绿树红花,造型别致的盆景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小径两旁。十余平方米大小的庭院里,竟然有着大大小小40多种树木。看得出,主人家杨忠武与吴群英善于绿化,热爱绿化,事实上,他们不仅悉心照料“小家”的绿化,对“大家”的绿化更是呵护有加。
说到杨忠武,不得不提他的父亲杨继舜。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作为全国绿化劳模的杨继舜在从观音堂到长脚岭、统里寺的公路两旁,直坞口石马水库边的石沙滩上,义务植树十万余株。而当时,杨忠武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加入到“植绿”行列中。2002年,杨继舜去世。杨忠武夫妻便接过父亲的“锄头”,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也将“植绿”变成了“护绿”。
杨忠武介绍说,树苗还没完全长成时,“护绿”工作较为繁琐。“树苗小的时候,长得低,容易被拉枝采叶,所以也就容易死亡。”于是除了定期的修枝剪叶外,他还要时不时地出去巡视,防止有人破坏。可那时自己还要工作,于是常常两头跑,虽然辛苦,但他却依然乐此不疲,说等树长成就好了;可等树苗成林后,他也没闲着,虽然破坏情况少了,但修枝剪叶还是少不了。于是,他每年定期自掏腰包请专人来修剪裁枝,施肥养护。“一年需要修剪两三次,花费一般在五六千块钱左右。”说到为什么愿意自己掏钱,他说,“这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我得好好照料。绿化是造福乡邻的事情,我作为这里的百姓,有义务这么干。”而对于他的行为,妻子吴群英一直都默默支持着。不但帮着丈夫“植绿”、“护绿”,一起掏钱请绿化工人,还几年如一日地义务清扫着门前公路。她说,这是为绿化环境添一份绵力。
不过,对于夫妻俩的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有些树大了后,对附近村民的采光造成了一定影响,曾经就有一位村民扬言要将门前的那棵长了30年的大树砍掉。杨忠武知道后,立即前去劝说,一方面立即联系绿化工人来修剪,减少树叶对村民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向他传播绿化植树的好处。“软磨硬泡”地登门了好多次,村民也被他的诚意打动了,发誓再也不砍树了。
如今的统里早已是绿海一片,村民们受杨忠武夫妻的影响,也守护起这些树木。去年,受台风影响,部分树木受损,一些村民还义务前去清理残枝。“这些树木不仅让我们统里村生活在绿色的海洋中,也为水土保持贡献了力量,更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抹绿意。”杨忠武说,这些树木有些已经被单位、学校认领,还成立了绿化林。不过他有一个愿望,希望在他百年后,能将这些树木全部捐献给国家,成立一个生态保护林,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绿化带来的美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