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上海农博会,这几天够忙的。”安吉裕达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唐伟一边整理手头的订货单,一边交代工人把石蛙装进礼品盒。“别搞错了,这可是我们第一单生意。”
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的四川籍青年唐伟和张斌、侯健三人于2002年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办了一家公司,每人年收入30万元。在2009年初,他们共同出资200万元,在杭垓镇桐杭村朱星坞山冲里租了几百亩农田和山林,买了100对石蛙种开始自己繁殖培育石蛙。
在去年10个养殖棚的基础上,今年他们又投入近200万元建起了14个大棚。唐伟告诉记者,今年他先后参加了三次农博会,一次是11月份在湖州,有一点效果,带去的石蛙卖到160多元一斤。第二次是在12月2日,安吉融入杭州活动中,第一天就卖掉了10斤,第二天和第三天都是老客户上门来采购。第三次是12月16日参加上海农博会,一位南京的客户一下订了500个礼品装,总共销掉了1000斤石蛙。“这三次农博会效果都不错,市场有了,货也卖完了。”唐伟说,“昨天有一家上海的大酒店要求订货,我只能请他来看看了,因为今年年内确实没货了。”
根据石蛙的生长规律,三年才能成为商品蛙,目前所销售的仅仅是该公司原来的一些种蛙而已。据统计,目前裕达公司石蛙存栏数有20万尾,明年可以销售1万多斤,也就是四五万尾左右。之后每年可以销售4万斤左右。
记者在石蛙大棚里感受到大棚的室内温度和室外相差不多。“我们采取的是自然养殖法,从蝌蚪孵化到小蛙,再到成年蛙,喂养的都是自己养殖的黄粉虫,每间蛙室什么时候投饲料、投多少,都是有记录的。到了冬天也就按照石蛙自然生长的环境,该冬眠就冬眠,绝不采取温室养殖。这样自然养殖的石蛙味道和野生的石蛙一样鲜美。”唐伟说,“人工饲养石蛙,而且这样大规模的饲养面积,在国内也不多。室内养殖的技术我们才刚刚突破,温室养殖石蛙则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