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石水库源头缫舍村自古人杰地灵。据县志记载,安吉县境内唯一一位同盟会会员王立三就是缫舍村人。在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深入挖掘名人文化,建立王立三名人文化展示馆,以提升该村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内涵。
老祠堂变身“文化馆”
“王立三名人文化展示馆由王家祠堂改建而成,我们已经请王立三的儿子王恭怀先生题写馆名。”缫舍村党支部书记宣加强介绍说。
王家祠堂就在缫舍村一条小溪边,原本有好几进,文革期间被毁,目前仅剩一进三间两层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雕梁画栋和屋内外墙面上的彩绘,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王家祠堂的恢弘气势。
为了修复王家祠堂,打造王立三名人文化展示馆,缫舍村特地请县博物馆专家前来“会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原有建筑的风华。村里把房子整修了一下,并收集王立三先生的生平事迹,作为展示馆的介绍。又收集了一些当时民间的旧家具作为摆设。吴昌硕纪念馆副馆长唐旭刚也来支招,“吴昌硕先生曾经为王立三画过一张肖像,复制后可以放在展示馆内。”
老乡贤故事永流传
“县博物馆正在帮我们整理王立三的生平故事。”村支书宣加强介绍说。
《湖州府志》、《安吉县志》和《胡上将宗南年谱》(沈云龙主编 台湾文海出版社)都有记载,王立三是缫舍村人,原名王绘青,曾经留学日本,学习警政,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后改名王立三。
辛亥革命时期,原孝丰、安吉两县光复后,王立三先后担任安吉县民事长,江山县知事,以性情耿直著称。抗战时期,他积极组织民众发展地方生产。对王立三颇有研究的县博物馆梅松介绍说,1916年,王立三创办王氏小学,学生共有三百余人,为当时孝丰县最完善之学校。潘天寿、诸乐山、诸闻韵、方秉性、胡宗南等人均曾担任过教员。梅松说:“除了创办学校外,王立三还办了县内第一家发电厂、第一家造纸厂等,以实业救国。”
“我父亲原来是诸暨人,被王立三请来缫舍造纸。据父亲讲,王立三对工人很好,即使工人打赤脚也可以随便进出王家。”宣加强说,王立三的故事至今还在村里流传。
“老古董”照亮经营路
修缮后的王家祠堂成了文化展示馆,但基本上还是一个“老古董”。“这个老古董可是我们村里的宝贝。通过它,不仅可以展示缫舍村深厚的人文底蕴,让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更有深度和厚度,更有灵魂。而且,它也将成为我们下一步谋划村庄经营的一个亮点和载体。”村支书宣加强说。
县博物馆梅松老师说,“王立三在海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缫舍村利用王家祠堂建设文化展馆,展示王立三的不凡生平,既传承了历史,又可以启迪教育后人。”
“天泇山创意产业园项目就落户在我们缫舍村。依托赋石水库源头的秀丽风光,借助大型创意项目的带动力,充分结合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缫舍村的经营之路越来越清晰。”宣加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