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昆铜乡钱坑桥村采访,记者的感觉古老而又新鲜。千年古树,百年古井,神奇的钱币铸造遗迹,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中,一一得到“重生”。采访过程中,那些事,那些人,时时让记者感动。
八口古井 井井涌甘泉
十八井,曾是钱坑桥村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据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村里老人回忆说,每口井都是石雕圆形套口,不但做工精致,而且不论晴天还是雨天,井水清澈见底,终年不干,而且越用越多,还有甘甜的口感。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中十口井已经在不同的时代被填埋了,可用的还有八口,其中离村民沈文响家最近的一口井,有五六户人家在共用。“虽然有了自来水,但还是觉得井水好喝,我们听老辈人说这井眼是‘龙脉’的象征,那就更要把它们保存下来了。”
钱坑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现存的八口百年古井,都很好地得到了修缮,沉寂的古井又涌出了甘泉。“我们希望能为后代留下这些遗迹,传承它们的价值和意义。”村支书王月忠说。
钱坑钱坑 钱币变风景
走进钱坑桥村,古代的“钱币”造型在村民的围墙上随处可见,就连村中心的凉亭,都是以钱币文化装饰的。据介绍,钱坑桥村名字的来历,就是因为相传这里曾是铸币的工厂之一,存在时间大约在清朝,当时这里也是著名的商贸流通之地。
“所以我们经过多次商议后,决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钱币文化。” 村支书王月忠介绍说,就连老百姓家的围墙,不用“花雕”,而采用“钱雕”。就这样,一个个方孔的钱币,组成了钱坑桥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个好组长 感动一个村
昆铜人都知道,钱坑桥村化家坞有株树龄超过两千年的老银杏树,但去“拜访”这株古树的人并不多,原因就在于古树旁横着一条臭水沟。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彻底让臭水沟“变了身”,九曲桥建起来了,来看老银杏树的人也多了起来。
老百姓都说,这多亏了村民组长赵顺永,为了保证九曲桥的建设进度,他经常半夜起来抽水,使得白天一大早工程队就能浇水泥。
而让外省施工队感动的是,赵顺永将自己家的房子腾出来给工人住。“否则10多名施工人员晚上下班后还要到递铺住,一早又要赶来施工,这样太劳累了。” 从九曲桥5月开工,到9月完工,工人们一直住在赵顺永家。不仅如此,赵顺永还让妻子早上2点就起床给工人烧好凉茶,“因为天热又人多,喝的水也多,每天凉茶都得烧一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