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明,帮助带领一名开船技术差、管理水平低的船户,走共同发展之路。”“马四梅,提供致富信息,帮助解决1—2户劳动力转移。”跟他们两个一样,溪龙乡后河村37名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个个都有自己的作业。
这些作业都是党员自己申领的。据了解,活动开始时,村里每个党员都根据自身实际,申领了不同的作业内容,有的负责一两户农户的脱贫致富,有的申请村里某一段道路的卫生监督工作,还有的希望可以协助村里做好效益农业的农田租用工作。“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杜义明说,每个党员申领的作业交上来后,村干部、村民代表还要对每个党员的作业进行评议,作业少了要增加,作业多了要减负,争取让每个党员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如何保证作业完成的既快又好呢?村党支部书记方忠华告诉记者,村里把所有党员的作业都制作成了卡片并“上墙”,这张卡片既是党员作业的责任卡、明白卡,也是党员成绩的年审卡。活动结束后,村里会组织每个党员作业的对象、村干部和全体党员一起对每个党员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如果完成不及格或者不完美的话,村里会倒扣党员的积分,并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完成。
昨日,后河村负责党建工作的村干部陈福根告诉记者,杜义明不但帮助村民任安新用市场价90%的价格买好了船,还把自己多年的开船和运输技术传授给了任安新,现在任安新已经成了西苕溪上真正的“弄潮儿”,每年增收5万元左右。而马四梅每次回村里,都会带去几条就业信息给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成了村民眼中的“就业指导”。截至目前,90%的党员都能一次性完成作业,剩余10%的党员也能在大家的催促和鼓励下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