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垓镇缫舍村北山岗的那边是安徽省广德县。一条蜿蜒曲折的古道穿岗过岭连接浙皖两省。这岭上便是昔日兵家必争之地——苦岭关。岳家军、太平军、新四军都在此战斗过。晚清以前缫舍盛产的蚕丝也经此关运往泗安或直达金陵(南京)销售。
《安吉县志》称这里为虎岭关,但当地人则呼作苦岭关,《广德县志》也如此称。这是因为一位民族英雄的感叹而成名的。
据志书载,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领兵渡过长江大举南侵。当时镇守建康(南京)的江淮宣抚司杜充派岳飞,王燮率军迎战,可是王燮不战而逃。12月建康失守,杜充竟然也投降了金人。于是金兵益骄,长驱直下,锋芒直指临安(杭州)。岳飞领军寻踪追至广德,设营布阵击退金兵,六战六捷,生擒金将王权,收复广德。这些战斗多次发生在虎岭关北侧。
次年3月,江淮宣抚司准备将戚方拥众叛宋投金,广德复陷。6月戚方犯湖州、安吉。岳飞又奉诏率3000人追至虎岭关上与叛军交战。开始,戚方遁走,不久又增兵重来。时值盛夏,岭上缺水,无以为炊,情势紧急。岳飞仰叹:此岭真苦岭也!并祈祷:胡虏入寇,人神共愤,飞奉诏征讨,早困苦岭。若大宋气数未尽,苍天当赐甘泉一眼。飞誓擒逆贼,扫清中原,迎二圣,护天子还都汴京。祷毕,岳飞以剑刺地,见土显微润,遂命军士掘地三尺,果有清泉涌出,将士喜得饮炊。继战数十合,张俊又领兵援至,戚方降服。苦岭关之名由此始。
为纪念岳家军,后人在岭上盖起小庙,并将水井砌成石沿,供过往行人歇息解渴。庙里也一度香火兴旺。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关上常有强盗出没,小庙败废。新中国成立前夕还有残垣,不知何人置一吊棺于断壁间。后来消失,但水井尚存。不久前,关上通公路,水井被填,路边仅有湿地一小片。此是后话。
现在缫舍中学前的水面上,昔日有座由十多个木墩架成的长木桥,河水清澈平缓,两岸沙滩宽阔。岳家军追击戚方和挥师临安时,从苦岭关下来曾在此河边扎营。后来这里人烟渐多,成一小村,名曰寨岳。晚清迁来的鄂豫人按本地人的语音呼作“沙坞”。原村现已被赋石水库淹没。今日之寨岳村,人家星散于山坡之间,村民俯视库水碧波,仰闻漫山竹涛,还常遥想当年营帐连绵,刀戟林立,人喧马嘶,旌旗落蔽日之壮观。
岳飞拔营行军,向导引路从寨岳村后山冲翻岭经杭垓出唐舍关。山路崎岖,路窄坡陡,岳飞下马同兵士们一起步行。后人将岳飞下马处称下马冲。本地人话音“下马”为“落马”,外来人学其音而莫辨其义,就叫成了今天的六亩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