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铜乡上舍村龙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化龙灯”在该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它融独特的制作技艺和精湛的表演艺术为一体。在创建中国美丽乡村过程中,上舍村决定充分弘扬由“化龙灯”演变而来的竹叶龙项目,将其作为本村“一村一品”的着力点。该节目应邀赴北京、法国等地演出了一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龙舞节目,打响了竹叶龙品牌,为安吉赢得了荣誉。
龙是中化民族的古老图腾,中华儿女对龙的热爱与生俱来。生活在美丽竹乡的安吉人民在齐心协力共建中国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积极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文化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竹叶龙就是典型代表,它不仅扬名京城,而且载誉海外。
龙舞“奥运” 天安门前显“身影”
作为安吉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竹叶龙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整条龙由12节花灯衔接而成,制作材料全部选用本地毛竹的杆、皮、叶、鞭、笋等。此前,竹叶龙只是逢年过节在村舍农家表演。2007年初在省“种文化”活动的倡导下,县、乡两级拨出专款进行保护开发,通过省群艺馆专家和当地民间艺人的积极努力,由原有田间地头的演练变成了现在的舞台艺术表演,由舞龙变成了龙舞。演出时有龙入阵、龙戏珠、龙缠竹、龙掘笋、龙盘根、龙翻身等12个造型。整条龙可分可合,“静则竹海碧波,绿浪汹涌;动则蛟龙腾空,气势磅礴”,看过竹叶龙的人无不为它巧妙的设计、壮观的场面所感染。
2007年底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同乐五洲》栏目曾录制竹叶龙专辑向全球播放。2008年作为浙江省民间传统艺术代表的竹叶龙,在奥运期间赴京参加“北京2008”城市奥运广场文化活动。7月27日 ,竹叶龙首次亮相北京石景山区国际雕塑公园便令中外观众惊叹不已。8月1日,二十二位土生土长的上舍村村民,在天安门广场将竹叶龙舞呈现给中外媒体及广大现场观众,当即博得现场各方人士热情称道,场面异常热烈。随后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纷纷对竹叶龙进行专题报道,极大提升了竹叶龙知名度与美誉度。
走出国门 法兰西迎来竹叶龙
2009年7月7日,是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安吉竹叶龙艺术团受第37届法国和平艺术节组委会邀请,远渡重洋,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文化交流之旅。
法国和平艺术节属民间艺术节,每年在法国国庆节期间举办,精选一批适合当年主题的民间艺术团体,到各地巡演,为法国民众送上世界各国的民间文化大餐。其宗旨是推广和介绍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要求以一种特定的、精心策划的、纯正的方式介绍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历经多年,该艺术节已成为一个享有国际盛誉的文化品牌。
竹叶龙作为唯一一支代表中国参演的民间艺术团体。在法国期间,安吉竹叶龙艺术团接连巡演七个城市,激情奉献了三十多场精彩演出,到场观众达四万人次。每一场演出,演员们都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情投入,舞出了中国竹乡人民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采。竹叶龙表演大受欢迎,它让成百上千的法国市民欢呼雀跃、如痴如醉。每到一个城市,每一场演出结束,竹叶龙艺术团的队员们总是被许多热情的“粉丝”追逐、包围。演出取得巨大成功,轰动了法国、轰动了欧洲,甚至轰动了整个世界。法国和平艺术节组委会主席Michel forgeau对安吉竹叶龙艺术团做出高度评价:“这是各国艺术团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支演出队伍,这是近年来所见过的中国艺术团最为出色的一次巡演!”
彰显特色 龙舞文化博物馆拔地而起
就在竹叶龙“游”出国门赴法国巡演之际,中国首个民间龙舞文化博物馆――安吉县昆铜乡上舍村龙博物馆及龙舞文化主题广场正式动工兴建。从2009年7月28日,龙舞文化博物馆开始动工,到首届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开门迎客,仅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建成后的博物馆包括龙博物馆主建筑、龙文化广场、龙文化长廊三部分,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近六百平方米,由龙陈列室、制作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四部分组成。里面收集了全省各地二十余条龙舞代表作图片资料,有安吉竹叶龙、长兴百叶龙、东阳板凳龙、奉化布龙、杭州临安水龙、开化草龙、坎门花龙、兰溪断头龙、温州拼字龙、平湖九彩龙等。此外还有竹叶龙、化龙灯、上舍竹编龙、奉化布龙等实物龙舞道具的展出。博物馆建成后,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表演提供了平台,充实了安吉旅游的文化内涵。(供稿:昆铜乡)
编辑点评: 一条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小小“竹叶龙”,能够名扬京城,载誉海外,充分体现了一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打响“美丽乡村”这一品牌,就是要抓亮点、显特色、找载体,这方面,昆铜乡上舍村“竹叶龙”确实是个典型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