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传统文化留在鄣吴山里?不需要绚烂的舞台,不需要闪亮的灯光,也不需要专业的水平。每当夜幕降临,灯火初升,鄣吴镇各村文化活动就各自开演了。
一条金龙正从昌硕广场腾空而起,在龙会会长于烦炎的带引下,平日里上山砍竹、下地插秧的农民们纷纷爱上了舞龙。作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龙表演在鄣吴村代代相传,数百年来从没未间断过。每次表演,于炳炎总是兴奋难抑:“现在不但中老年人在舞龙,而且很多孩子也迷上了,幼儿园和小学都建起了少儿舞龙队,金龙后继有人喽。”从前的“大节目”,如今成了农民的“饭后戏”,71岁的村民老饶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只有到了节庆的时候,才会这么热闹,才能看到舞龙,现在只要不下雨,天天晚上到村里广场上来就能看表演,要是再年轻几岁,我也加入进去了。”
在鄣吴镇玉华村,村党支部书记邱兴平也特别忙碌,眼看着新建的书画院和门球场就要建好了,他的心里也说不出的高兴。邱兴平说:“鄣吴的传统文化这么好,作为村干部,总要把它挖掘出来发扬光大,才能对得起这千年古村。”本着这个理念,玉华村投入专门资金新建了一些基础设施,修建了500平方米书画院和新的门球场地,设置了精神文明宣传橱窗,开辟了文化活动宣传栏,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及大头娃娃舞蹈队、书画会等多支文体队伍。现在劳作之余,村民或读书看报或打球下棋,文的唱戏,武的跑步打拳,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据了解,自从我县参加全省农民“种文化”比赛后,鄣吴镇党委、政府以金龙为典范,深挖民间艺术,活跃农民生活,各个村都建起了自己的文体队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娱乐了农家人,也净化了民风,副镇长朱清清介绍说:“现在鄣吴赌钱的少了,拌嘴吵架的少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升,这都是文化兴村所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