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郑云法,他脸上写满平和。
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云法阿哥。
柔声轻语中,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位“云法阿哥”的身后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美丽乡村建设。
在这位“云法阿哥”的带领下,开发区(递铺镇)横山坞村村集体资产从负债80多万元到存款结余1000多万元,还有多处固定资产。仅2009年一年,村集体收入就达到242.5万元。
横山坞村是如何实现美与富的双赢的呢?
2万平方米厂房成了“摇钱树”
郑云法刚当村书记时,横山坞村是一个负债80多万元的薄弱村。
2007年,县委、县政府吹响了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的号角。横山坞的村民也开始跃跃欲试。
家庭工业需要土地,需要厂房。村民们在自己家里办小作坊,不仅在土地上受到巨大限制无法扩大规模,各家各户由于分散经营,各自搭建的厂房、钢棚更是影响了村里的环境。
2008年,横山坞村开始了美丽乡村建设。思来想去,郑云法觉得,美丽乡村建设一是要让环境好起来,二是要让村民富起来。考虑到家庭工业对厂房的需求,他和村班子一商量,决定建一个村级家庭工业集聚区。
由于考虑了村民的实际利益,村级工业平台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里建造了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出租给创业的小老板们,既解决了他们无法扩大规模的困扰,又为村里增加了每年几十万元的集体收入,村里的环境也变得有规划了。
6%留用地矗立起写字楼
在郑云法的心中,村里百姓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征地拆迁后的失地农民。
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的来源该从哪里来?如何让失地的农民也能可持续地发展?
2009年,村里的土地被征用后,如何发挥村6%留用地的最大效益成了他反复思考的问题。
横山坞村距离县城不远,地理位置不错,适不适合开发房地产?这个想法一出来,得到了村班子的支持。在村里建造一处商业写字楼,不正是对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的一种充实吗?
于是,郑云法和村干部们一起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投资商。
有两三家投资商看中了这个项目,经过商讨,最后他们选择了来自金华的一家公司,村里用6%的留用地入股,与开发商一起开发兴龙国际项目,建成后双方对收益按比例分配。
兴龙国际的店面和写字楼也将用于出租,充实村集体资产。
4个100%彰显美丽品位
带着村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让横山坞村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让村集体资产翻了好几番,郑云法成为村民心中带领大家致富的好大哥。
在村干部眼里,他思路活眼光远;在村民眼里,他威信高待人好。在他的带领下,从村班子、村干部、村民组长到全体村民,建设起美丽乡村来,都是一条心。
这几年通过土地流转,他又让村里增加了每年几十万元的集体收入。2009年,他带领村民开辟黄花梨观光园,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黄花梨的销路,更带动了三产的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2009年年底,他又带领大家扩大黄花梨观光园规模,建了游步道和用于休息的凉亭,提升了整个观光园的品位。
如今走进横山坞村,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村民淳朴热情,村容大气整洁,绿荫环绕,各种现代化建筑点缀其间。现在,横山坞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全村已实现四个百分之百:抽水马桶安装率达到100%,太阳能普及率100%,化粪池覆盖率100%,自来水覆盖率100%。
(记者 蒲璇)
编辑点评:美丽不是贫穷,贫穷不是美丽。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的不仅是环境,更应该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内涵。横山坞村用美丽的成果充实村级资产,用村级资产美化乡村,一顺百顺,美丽乡村建设自然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