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发生险情的位置。夏鹏飞摄
图为队员正在现场执法。夏鹏飞摄
大雨冲刷 老铜山桥摇摇欲坠
3月5日下午,经过近一个星期的雨水冲刷,下午4点左右,老铜山桥下靠北端一处河岸经不住大水的猛烈冲击,突然发生塌方,两根电线杆被“连根拔起”,泥土被卷进河道,河岸顿时向岸边“缩”了一米多。
塌方的位置正好就在老铜山桥的桥墩旁。泥土被卷走后,只剩下桥墩和薄薄的桥面。
“这段桥面原本是嵌在岸边的泥土里的,并不厚,也没有多少承重能力,泥土塌方后,这薄薄的桥面很难承受来往车辆、行人的重量,极容易发生倒塌。”县城市管理治安警察大队的潘大队长介绍说。
得知情况后,城市管理治安警察大队的队员立刻赶到现场,此时现场的情况更加危急了。由于当天雨势过大,加上前几天一直处于阴雨天气,地表蓄水已经饱和,雨水都直接灌进了河道,河道内的水量不断加大。塌方处河岸的泥土已经被水冲得很松了,在河水的冲击下继续塌方,河岸在一点点“往后退”。
眼看铜山桥已经摇摇欲坠,随时有可能会倒。
及时出动 城警劝退行人确保安全
县城市管理局公用事业科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后,认为大桥情况已经比较危险,行人再从上面经过很容易发生意外。
情况危急,县城市管理治安警察大队立刻调派12名城警队员守候在桥的两岸。
“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行人不发生意外。”潘大队长介绍说,新的铜山桥还在修建中,老铜山桥每天还有不少居民通行,为防止行人走上桥面发生意外,城市管理治安警察大队的队员们在两头设立了临时障碍,劝退打算从桥上经过的行人。
城警队员一边在桥两头设置临时路障和警示标志,一边耐心为来往的行人解释。
随着下班高峰的到来,行人越来越多,而大雨却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河岸塌方仍在继续。
彻夜守护 堆土设障坚守岗位
“水势越来越大,老铜山桥也越来越‘脆弱’,万一……”为阻断通行确保安全,城市管理治安警察大队决定设置大型路障。
下午5点左右,通过协调,正在下游施工的铲车赶到现场增援,从别处拉来泥土,堆放在桥两头,作为路障阻止行人通行。
而12名城警队员则一人一件雨衣,从下游的新铜山桥的工地上搬运铁丝网片筑起第二道防线。
大雨倾盆,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浆水里来回穿梭。薄薄的雨衣挡不住如注的大雨,他们早已浑身湿透;夜晚气温降低,来回奔走产生的热量瞬间就被雨水带走;由于事发突然,他们甚至都没来得及回家加件衣服,有些人已经冻得双手红肿。
大雨未停,老铜山桥的险情还在加重。
从下午5点到凌晨,经过5、6个小时的努力,桥两边已经堆起了十几吨的泥土,铁丝网片组成的障碍墙也已伫立在土堆之外,牢牢地挡住了来往通行的道路。
此时,行人逐渐稀少,但队员们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办公室送来了方便面,他们一边捧着方便面取暖,一边互相提醒不要睡着,坚守岗位。
3月6日早上9点多,上班出行的早高峰过后,另一批队员前来换班,继续坚守。
24小时温情守候 未发生一起意外
3月6日,雨势稍小,但危急的情况仍没有解除。
“阻止行人通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老的铜山桥先拆除。”潘大队长告诉记者,就在队员们守候在大桥两侧的时候,他们也正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能尽快把大桥拆除。
经过实地查看,技术人员发现桥下铺设有通行电缆、水管等重要管线,拆除大桥会影响北面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一方案被暂时取消。
“老铜山桥暂时还不能拆,因此我们采取了硬隔离措施彻底封死大桥。”潘大队长告诉记者,3月6日下午,队员们用铆钉将铁丝网片隔离带固定在地面上,并设置警示标志,彻底封锁了道路。
直到3月6日下午4点多,队员们才离开老铜山桥。整整24个小时,队员们坚守在危桥两侧,设置路障,劝阻行人,确保没有一人从桥上通行,没有发生一起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