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锡良,不得不说一件事:安吉尚林竹林股份制合作社的成立。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李锡良带领尚书土干村村民建立的这个合作社,改变了农民生产劳作的老模式,让农民当起了“绿色银行”的股东。
关于竹林的思考
在安吉,毛竹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毛竹占全县农民平均收入的60%以上。 在有着7030亩山林面积、其中大部分为毛竹山的尚书土干村,毛竹更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10年来,随着我县大力实施毛竹现代园区建设、毛竹低产林改造、林道建设、竹子良种基地建设,竹林的效益越来越高,农民对培育竹林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在尚书土干村,同样也不例外。
然而,在这样的发展热潮中,李锡良却总是感到尚书土干村的竹林,还是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尤其是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后,山林如何产生更大的效益成为他常常思考的问题。
在细致考察、请教专家、与村班子讨论并仔细思考后,他发现制约尚书土干村毛竹产业发展的原因是多重的:产业起步较慢,资金短缺,开发力度不够,集约经营的程度较低,仍然处于低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经营状况。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出门打工的收益高于竹林经营的收益,从事林业一产的年轻人逐渐减少。
“破”与“立”的抉择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后,如何让毛竹产业成为“绿色银行”并产生更多的“利息”这个问题摆上了李锡良的工作日程。
不破旧,则不能立新。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跳出常规,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
李锡良开始和村两委成员一起思考并实践。在此过程中,县林业部门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林权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就是要破常规,立“新法”。据此李锡良大胆设想:既然分散经营竞争力低,何不集中经营?既然有的人可以以技术入股开公司,农民为什么不能以竹林入股办合作社?
有了想法,就有了行动目标,接下来的,便是大胆实践。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李锡良会同村委成员一起经过前期一系列宣传筹备、调查摸底工作,终于与林农达成共识,2008年12月20日安吉县尚林毛竹股份制合作社终于成立。成立后的合作社有社员42名,竹林675亩。林农自愿将毛竹林作为股份入股,一度毛竹一万斤为一股,大家共同推选出合作社中的能人,对675亩竹林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在分山到户单独经营26年之后,尚书土干村的林农又开始了“集体经营”的探索。这样一来,农民不需出大笔的资金就成为股东,既能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三产,竹林的农活同样不会荒废,集约化经营还将带来更大的效益,着实一举多得。
农民也尝分红的甜头
合作社成立后,尚书土干村村民陈云贵以8万斤毛竹入股。从此,他的林农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用上山打理竹林,省去了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近三年内每亩竹林可直接增收150元。他的儿子媳妇腾出手来外出开店,一年又增加收入四五万元。
合作社成立了,可李锡良并没有因此而省心。成立后的合作社以公司的方式进行运作,他与合作社股东、村两委成员一起,一方面通过自筹资金或积极争取政府项目的方式加大对林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来提高毛竹产量,一方面通过发展以竹林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三产,提升合作社竹林的综合效益。同时积极向外推介,打响合作社冬笋、鞭笋等毛竹副产品品牌。
尚林毛竹股份制合作社让竹林变成了股份,让林农变成了股东,把原来单一经营的竹林通过流转由合作社统一经营,通过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全面提升竹林经营水平,提高竹林富民的能力。合作社通过对竹林的综合开发,每度毛竹可为每位股东增收1200元,三年后达到2000元。
2009年12月下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分四个篇章报道了尚林合作社成立后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的专题报道。许多农林专家也把目光投向了尚书土干村,合作社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记者 蒲璇)
编辑点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乡村环境与面貌是外在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建设带动农村的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尚书土干村通过创新经营机制,探索健全毛竹股份制合作社,正是美丽乡村富裕农民的积极实践,不仅美丽了乡村,更富裕了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