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南百草原景区的几名护林工人正忙着给景区的1000亩竹林做“护理”,为的是几个月后游客能够亲手挖到景区自产的春笋。在中南百草原景区,这样的农事活动还有不少,可在杨梅节上摘杨梅,可到生态茶园采茶叶,或者到结满稻穗的高产水稻基地徜徉一番。这些除供游客游乐外,景区还作为农产品出售。而这仅仅是我县发展休闲农业的一个缩影。
如何让农业生产要素重新定价,让一产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一产“接二连三”,将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我县开始了农业与旅游业双重的转型。一大批“小”农业纷纷向旅游业靠拢。章村镇郎村村村民将菜地简单梳理,供外地游客租用种菜,一边收取租金一边赚着打理菜地的钱;农家乐里,自家种的菜、养的鸡成为抢手货;草莓地里,游客支付一定的资金便可边采边吃;遍地的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城里客。
为突破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瓶颈,我县整合农业旅游资源,集合旅游构成要素,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充分挖掘和利用区位资源、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出了一批休闲型农业基地:15万亩毛竹现代园区、15万亩速丰林基地、万亩竹子良种基地、国家级白茶观光园等大型农业基地在农业的基础上都兼具休闲功能。
在此基础上,一批农业基地顺利成长为休闲景区。“港口大毛竹基地”建成“中国大竹海”景点;天荒坪银坑村将毛竹现代园区建设开发成“天下银坑”景区;安吉竹子科研科普基地被逐步建成“中国竹子博览园”,目前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大汉七十二峰”、“藏龙百瀑”、“九龙峡”等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休闲景区不断崛起。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县已拥有3家国家4A级景区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建成13个休闲观光农业景区,面积达7.06万亩。全县拥有农家乐520户,床位1万余张,其中省级三星以上163户。今年1-9月份,我县共接待游客4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2亿元。
打造大品牌,将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效益放到最大。目前我县已经启动“中国大竹海”和“中国美丽乡村”两大品牌的创建行动,共引进34个休闲农业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1个,搭建起旅游发展大平台,着力将休闲农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