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2010新闻专题>>2010上海世博会>>世博图片
世博会让芝加哥两度“换肤”
2010年02月20日20:13 | 来源: | 作者: | 编辑: 肖飞

世博会让芝加哥两度“换肤”(组图)

矗立在街头的“豌豆”雕塑,学名cloudgate,寓意把芝加哥的天空从这里打开。谢苗枫摄

世博会让芝加哥两度“换肤”(组图)

读报栏设计得很有人文气息。谢苗枫摄

记者日志城市为人所居

初踏芝加哥,尽管被冻得一塌糊涂,但仍坚持“以貌取人”:这儿确实很壮观:不仅有无数摩天大楼争高,就算流连街头小巷都常常能遇见谜一般的雕塑或小房子,它们往往是19世纪以来美欧著名建筑师、设计师、画家的“绝作”。

如果单是这些,那么芝加哥顶多只是个暴发户。妙就妙在它还懂得精心配搭让人开胃的“小菜”和调养味觉的“佐料”,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充分享受这些冰冷建筑带来的温暖怀抱。

比如,新世纪落成的千禧公园,西班牙艺术家普伦萨颠覆传统设计的现代喷泉,不仅有液晶屏幕显示芝加哥市民的真人脸谱,还在他们的嘴唇处安装了喷泉出口。每每炎热夏日到来,屏幕内芝加哥市民微笑的时候,一股清泉就会从他们的嘴唇中倾泻下来,让人们嬉戏消暑。

“这些只是延续传统的小玩意。”芝加哥传统文化历史研究员Tim本身也是一名建筑师。在他的理解中,芝加哥注重结合社会群体需要的城市规划理念,早于1871年那场毁灭了整个城市的大火后,就有了雏形。奠基之作是伯翰1909年为芝加哥所作的《planofChicago》,它对芝加哥19世纪到20世纪都市面貌大转变作出了重要规划,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精髓就是城市为人所居,影响至今。

1893年夏天,在美国芝加哥,13岁的双目失明的女孩海伦·凯勒指尖掠过一艘船的模型、一块南非钻石、一部电话机、留声机等许许多多她从未听说过的物品。40年后,她在那本曾经激励了无数读者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博览会上度过的这3个星期,使我的知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从童话故事和玩具迈到了对现实世界中的真实而平凡事物的热爱。”

这样一段故事,在既是芝加哥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又是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亲历者奥利维亚·马奥尼(OliviaMahoney)的眼中,象征的不仅是世博会的荣光,更是芝加哥的骄傲。

因为,作为举办过两届世博会的城市,芝加哥每一次所赋予世博会,乃至世界的印象都深刻而矜贵;而对芝加哥本身来说,每一次都是“换肤”。

“轻工业”芝加哥一炮打响世界

在奥利维亚看来,1893年的世博会令人们对印象中“脏乱”的灰色芝加哥有了改观,变成了轻松的、多元化的“蓝色”城市。

“陪同海伦·凯勒一起参观芝加哥世博会的是亚历山大·贝尔博士,当年,是他拨打了人类的第一个电话。”在芝加哥历史博物馆内,奥利维亚自豪地说,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对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变化,而与此前相比,更“显性”的影响是改变了芝加哥,乃至美国。

“1893芝加哥世博会所带来的冲击是空前的。”奥利维亚回忆,虽然主题是“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但芝加哥却用一种创新的娱乐工业精神,打造了一场“世界嘉年华”。比方说,以前娱乐项目一般设置在世博园区外。但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本届世博会主办方在世博园区边连接杰克森和华盛顿公园的大道上,设置了一条娱乐带,称为“大道乐园(Midway)”。

“‘大道乐园’以及各种先进的轻工业产品,如第一台缝纫机、第一批图片明信片等吸引了2750万游客,使1893年世博会取得巨大成功。”奥利维亚说,因此,这届世博会不仅使美国以独有的气势和无穷的魅力在世界赢得了声望和崛起,还使芝加哥从对汽车制造、基础道路建设等重工业依赖路径,逐渐变为更注重生活品质、开始多元化发展的轻工业路径,并冒出了以建筑行业领头的现代服务业苗头,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岗位以及技术工人,活跃在各行各业。

经济大萧条后办世博反而激发创造力

1930年代,对美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黑色”的。但就是在这样一场世界经济史上影响至深的经济大萧条中,芝加哥又一次让人们意外———面对资金无法充足保障的难题下,芝加哥激发出世博会更为灵活的筹资方式。

“当时,在政府的扶持资金之外,组委会还首创性地找来企业赞助,并且还发动公众,宣布只要用5英镑购买一个博览会会员的身份就可以免费入场10次,这样从民间又筹得60多万英镑的建设资金。”亲历1933年世博会的奥利维亚回忆说,而且尽管许多具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因需要巨额资金被迫终止,但很多建筑师却愿意聚集在这里,致力于作品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去挑战“难度”。

据介绍,在1933年世博会上,建筑师们建起了憧憬未来理想住宅的“模范房屋”和“明日之家”展馆。这些“模范房屋”基本是建材经久耐用、设备齐全、价钱便宜且适合工薪阶层居住,类似如今的经济适用房。

“可以说,这一届世博会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给人们提供了梦想的机会,让人们明白怎样的生活会即将来到他们的身边,增强了人们战胜危机的信心。”奥利维亚说,事实也证明,当时的建筑建材理念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成为现实,甚至引发了一场席卷西方世界的“城市美化运动”,“当时芝加哥很多建筑物流行选用白色,所以有人认为芝加哥也从蓝色变成了白色。”奥利维亚说。

南方日报记者谢苗枫发自芝加哥

我问世博

为什么摩天轮诞生在世博会上?

在1890年代,美国作为资本主义新贵,一直急于想用一场盛会在世界面前展示实力。但虽然在1893年以前,美国也曾经举办过两次世博会,却还是没有完全得到世界认可,不少人批评他们只会模仿英国技术,比如说1853年纽约世博会最为典型地拷贝了伦敦世博会帕克斯顿的作品———水晶宫。

特别是面临着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埃菲尔铁塔的世界轰动效应,芝加哥就要承担举办世博会的重任,怎样在世界面前展现出美国的独特气势?奥利维亚说,当时很多工程师提出挑战。而设计师费尔斯(GeorgeW.Ferris)就说,“那就做一个玩的大车轮,因为人们想到天上转转”。

于是,费尔斯转轮诞生了。费尔斯转轮,直径达250英尺,圆周825米,30英尺宽。“这个高80米、36节车厢、每次最多可乘坐2160人的大家伙,史无前例地一举把1440名惊叫着的游客旋上了高空!”虽然转轮的投资巨大,但在世博会期间收益颇丰,至今被传为美谈。

不仅有费尔斯转轮,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还把各种各样的娱乐项目组织在世博会园区边上,取名为“大道乐园”,上演了一个集饮食、娱乐、休闲于一身的“嘉年华”。结果,以后各届世博会基本上都有了类似的娱乐项目。谢苗枫

后方统筹谢思佳图像统筹严亮编辑统筹肖凯荣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