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来到良朋镇长隆村,一提起计生服务员苏美娥,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奖一番,特别是她十几年如一日细心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公婆的感人事迹成为村里的佳话。荣获2008年度湖州市联通杯孝心好儿女。 1995年,高中毕业的苏美娥经人介绍与同村的小刘结为夫妻,组成了有公婆在内的四口之家。结婚时,老人已年过六旬,小刘是家里的幺儿,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兄长,虽然兄弟姐妹都很孝顺老人,但姐姐外嫁,哥哥在县城工作,在身边照顾老人的责任就落在苏美娥和小刘身上。在嫁到刘家的这十多年里,她从未因家庭原因和丈夫吵架,也从没有和公婆红过一次脸。作为村里的村计生服务员她用心工作,勤勤恳恳,虽然很辛苦,但在侍候老人、教育子女这些事上,她从不让丈夫操心。老人的衣食住行,孩子的学习生活,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家里和睦而温馨。99年春,婆婆突然精神恍惚、举止异常,到医院检查得知得了老年痴呆症。此后,美娥像待自已孩子一样,处处哄着婆婆,细心照看她。因为老年痴呆,婆婆非常健忘,每次出门她和家人都要跟随着,怕老人迷路。一天晚上,天已黑,婆婆却吵着要出门,她哄着说:“太晚了,明天我陪您去。”婆婆不愿,抡起手打她,等家人过来帮忙时,婆婆的手里拽着美娥的一束头发,而她含着泪紧紧抱着婆婆。在美娥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婆婆的病情逐渐好转,清醒时还能帮着做些家务。然而,不幸的是,两年后,公公也得了老年痴呆症。这残酷的事实令苏美娥突然间手足无措,然而面对现实,这位顽强的女人丝毫没有被打倒,她坚信,用自己的孝心依然可以让这个家庭幸福、温馨。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家人做早餐,给公婆穿戴梳洗,看着他们吃完早饭,然后再匆匆去上班。中午下班后,美娥又要急急忙忙赶回家,做饭给两个老人吃,有时在镇里开会,她就带上盒饭急匆匆的回家和老人们一起吃。晚上回家,她还要帮老人端屎端尿。寒冷的冬季,她都要为公婆烧水洗脚,陪二老说笑;炎热的夏天,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为老人擦身子、驱蚊蝇。因为要照顾老人,除了工作需要,她很少外出,一次村里要组织党员到北京去参观旅游,她很想去,回家和丈夫商量,丈夫支持她去,说机会难得,老人的事他会安排好的。最后她还是没去,她说:“大伙都出门了,村里得留个看家的。”其实大伙都知道,她是放心不下两位老人。家里的兄长和姑子们被她的孝心感动,出钱请其他亲戚帮忙照顾老人。可不到两个月,亲戚就借故推辞了。她对美娥说,你真的很不容易啊! 2006年的冬天,公公去世了,她在悲痛中送走了老人。婆婆也因丈夫的去世病情严重,时哭时闹,时痴时疯。她一边给婆婆用药物治疗,一边细心的照顾、安抚老人。晚上婆婆觉得害怕,而她又担心婆婆会一个人外出,她就陪婆婆一起睡。每晚,她都要醒来三五次,只要婆婆有一点动静她都会惊醒。有时,婆婆病情好些,要她回自已屋睡,一会儿她又回来了,她说:自已屋睡不着,睡在妈床上感觉踏实。一直到现在,美娥还是每天和婆婆一起睡。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在村民心里她是个孝顺媳妇,作为村妇代会主任,她是育龄群众的贴心人。一次,村里的一位女孩与男友分手后,发现自已怀孕了,女孩赌气要把孩子生下来。为了避免影响,她晚上上门,在听取女孩的哭诉后,美娥耐心跟她讲道理,告诉她:人生的路很长,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伤害自已和家人。通过几个晚上的交谈,女孩被美娥的真诚感动,说:“美娥姐,您是大好人,我听您的。” 一片真情感动一方土地,一份爱心温暖一个家庭。在小家,苏美娥是称职的妻子、母亲、儿媳;在大家,她又是受人称赞的计生服务员。要扮演好两个不同的角色,都需要有一份爱心、热心与耐心。而苏美娥却成功地扮演了这不同的角色。 “用爱撑起幸福之舟”,苏美娥用行动告诉我们如何用真挚、善良的心对待他人,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而这一切,她只淡淡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这简单的话语,是苏美娥朴素人格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