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法院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打造生态经济强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积极开展能动司法,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使享有“中国竹乡”之称的安吉山更绿、水更美、村更靓。
诉调对接保稳定
8月6日,安吉县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挂上了“安吉法院巡回审判庭”的铜牌。这是该院为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的办案原则,整合社会调解资源,扩大诉调对接机制,构建覆盖全县范围“大调解”网络的又一项举措。
面对民商事案件以24.6%的幅度攀升的实际情况,该院着力探索运用社会力量化解纠纷,与县司法局联合设立庭前调解中心;与县劳保局、总工会、消费者协会以及人民医院等联合建立行业调解中心或巡回法庭。今年3月,该院在庭前调解中心充实了5名审判人员,扩大收案范围,建立速裁机制,通过现场、上门、晚间、集中等多种调解方式,努力实现便捷高效和案结事了。同时,对各类调解组织调处达成的协议,如果双方申请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的,经审查依法予以确认,赋予强制执行的效力,实现效力对接。今年以来,该院庭前调解中心受理纠纷489件,办结445件,其中调撤370件,调撤率达83%;自动履行104件,履行标的额达560万余元。
妥处纷争促发展
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安吉县一定数量的竹农不愿上交承包款。该县港口村全村有800多户竹农,毛竹山林1.3万多亩,而拖欠承包款的农户竟达200多户,导致乡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修路护桥、村庄整治等公益事业受阻,影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今年3月9日,港口村委会选择了拖欠5000元以上的8名承包户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该院民二庭立即派出两名法官进村上门送达诉讼材料,挨家挨户调查核实情况。通过了解,法官找到了村民不愿上交承包款的原因,原来拖欠承包款的村民对行政村合并前林道修建、占田补偿等遗留问题心存不满,便通过拖欠承包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找到了该案的症结之后,承办法官没有就案办案,而是及时与村委会沟通协调,消除欠款农户的抵触情绪,解开村民心中的疙瘩,然后再对承包款纠纷进行调解。通过法官一户户不辞辛劳的奔波,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讲解,当天就有一户农户交清了5300元承包款,几天内8户农户已上交全部欠款5万多元。
该案始终牵挂着法官的心。7月30日,该院民二庭副庭长孟黎明来到港口村村委会,回访调结的8起山林承包纠纷案的当事人,并了解其他村民的欠款情况。该村支书凌云海激动地说:“不仅这批农户积极交清了欠款,还带动其他村民上交承包款17万余元。”
法律案例进万家
8月30日一大早,递铺镇云鸿社区的大学生村官徐娟娟刚打开电脑,便收到了安吉法院用电子邮件发来的“法律小案例”。徐娟娟把其打印出来后,张贴到了宣传栏上。云鸿社区的居民在家门口看宣传栏时,便能及时享受到安吉法院带来的“法律大餐”。
为参与“一县一景、一村一品”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村社和美、邻里和睦”,该院充分发挥法律宣传职能,选择一些贴近竹乡、竹农和乡村生活的小案例,发送给全县所有的大学生村官,利用村组墙报、宣传专栏等平台,以案说法,寓教于乐,教会村民学法、用法、守法,自觉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该项措施既有效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又弥补了法律进社区、进农村为群众提供直接法律服务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