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白天处理村里的各项事务有些疲惫,但是昨天晚上,高禹镇吟诗村党总支书记王红根还是敲开了老党员任海清的家门,向他请教在“耕读吟诗”创建中还需要增加哪些内容。从“耕读传家”起头,老人畅所欲言,而王红根则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着。
任海清所在的村民组是王红根的“服务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高禹镇打破村级框架,推行“块状管理、团队服务”机制,以10个村为单位划分68个块状服务区域,将956人的镇村干部、普通党员分别成立58支服务团队,垂直锁定服务范围涵盖全镇7400余户农户。据介绍,同服务区域内党员组成一个服务团队,对该区域内群众的生产发展、生活帮扶、纠纷调解、政策宣传等服务实行打包负责。
据高禹镇党委副书记施明清介绍,服务团队成员的姓名、办公电话、移动电话、QQ等信息公开栏设置在区域中心位置,根据每位党员自身特点设置扶残帮困、文明新风、民主管理、计划生育、民主管理、热爱公益、治安维护、劳务输出等岗位,并划分党员示范区,接受群众监督。截至目前,已经发放便民联系卡5000多张,使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每月固定三个晚上到服务区域进行夜访、夜读、夜讲、夜谈、夜议是服务团队成员定期的联系制度。吟诗村李家场是镇干部郑永华的服务区块,由于白天要在经济一线,他就利用晚间访区域,排查服务死角,走进村民的家中,听百姓言、解百姓难;谈发展、提高服务水平;议问题、提高服务效率。截至目前,各服务团队成员夜访农户6000多户,帮助解决区域内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50多件。
让广大镇村党员有了自己“独有”的服务区块和服务对象,落实了责任,明确了任务,让全体基层党员生活在“阳光”下、群众的监督下。乐当“五夜”干部是群众对团队服务的赞扬。据介绍,在“块状管理、团队服务”机制中,高禹镇在每个服务区域建立了镇干部担任的“观察员”、老党员担任的“监督员”、群众代表组成的“问责员”等三大员制度,提升党员的责任心,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