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郑务、通讯员谭兵、谢桃)2009年8月1日,一封署名为“恩施市龙凤镇大转拐村村委会及全体村民”的信寄到了湖北省民宗委,在这样一封寥寥千字的感谢信中,展现了一个山村在短短一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公路落成天堑变通途,农民不再愁水吃、民房换新颜、农民腰包鼓起来了……
恩施市是湖北省“616”对口支援工程的县市之一。在大转拐村,曾留下了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跋涉的足迹。2008年7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现场办公会议在恩施召开。作为对口支援恩施市的省领导,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专程来到大转拐村,深入多家农户和现场实地调研这里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和民居改造等作为解决民生困难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为了群众的期盼,湖北省民宗委、省工商局、省水利厅等省直相关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一起多次深入大转拐调查研究,制定改水、修路和发展经济的方案,落实项目资金,全力倾情帮扶该村。
一年过去了,2009年7月19日,湖北省民宗委主任谭徽在、省扶贫办副主任林全华带领“616”工程省直牵头部门联络员一行再次来到大转拐村,专程实地察看这一年的落实情况。当谭徽在问起土家族村民沈定英家里的饮水情况时,沈定英激动地说:“今年政府给我们修的水窖几家人都用不完呢,前几天镇里的干部说,再过半个月就可以吃上自来水了。去年罗书记、李省长到我们这里来的时候,要干部们多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这一年下来还真的解决了好多难题呢!”
大转拐村的老百姓着实高兴,多少年了,困扰着祖祖辈辈的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等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村民们在感谢信中写道:“由于地处喀斯特地区,严重缺水长期困扰着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7月,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到我们村实地调研后,对解决我村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产业发展难等作了重要指示。一年来,我们在省民宗委的亲切关怀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汽车告别了‘跳舞厅’。一年前,村委会到花石板组的毛公路,常使司机在行车时肌肉发麻。飞扬的尘土像一条黄龙,晴天盘旋在村民们的头顶;肆虐的泥浆像数匹野马,雨天冲刷行人的双脚。一年来,上级各单位投资124万元,硬化了通向该组的4公里公路,筹资20万元修通了花石板组到村委会的断头公路。现在好了,我们出行进城从一个多小时缩减为10多分钟,从今年5月1日起,村内还开通了交通车呢!”
“农民不再愁水吃。大转拐村人最知道水的珍贵,千百年来,石槽水、屋顶水一直养育着全村2000多人。今年春,多家上级单位筹资120余万元,从本市白杨坪乡熊家岩集镇引来了清泉,架施管道5000米,现已解决了68户260人的饮水问题,正在铺设的12公里供水网和在建的42口水窖,又将解决全村401户1555人的饮水困难。”
“民房靓起来了。今年春,我们认真执行‘大转拐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户80户,新建沼气池38口,实施‘一建三改’(改水、改厕、改厨)68户,上级各帮扶单位实施以奖代补的政策,美化农民的居住环境。正在实施居民改造的沈朝清逢人就说:‘新农村建设使我家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生活用水质量达标,我们真的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了。’”
“农民腰包鼓起来了。今年来,我们合理使用帮扶资金,与恩施九叶青花椒合作社签订产销合同,全村共发展花椒1500亩,不仅如此,我们还在花椒树下探索低矮作物的立体栽培模式,在花椒树下种植‘中花8号’早熟花生,最高产值可实现亩均增收2200元,套种的‘中豆6号’黄豆,最高产值可实现亩均增收1000元。村主任李昌明满怀信心的说:‘为了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我们村委会带领村民不仅探索出了花椒地的立体开发,而且还与三河养鸡合作社联合,成功的在全村推广了山地鸡的养殖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