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艇送上救命粮
梅溪集结民兵救援泽国群众
■地点:梅溪镇荆湾村
■记者:马晓如
8.5米的水位线,让梅溪镇荆湾村在昨天凌晨3点多钟的时候,变成了一片汪洋。200多户,900多人,身陷其中。雨一直下着没停过,村里交通全部中断,不一会儿,电力设施受损,荆湾村陷入黑暗之中。
村党支部书记张利民马上将求助电话打到镇里。十几分钟后,镇领导段亚旗集结了十多名民兵,抬着镇里唯一的冲锋艇赶到了荆湾村。
“集合,卸下冲锋艇,准备行动……”随着一声号令,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跳上拖拉机将冲锋艇解下,踏进齐腰深的洪水,肩并肩的抬着冲锋艇放进水里,随后,其中三名小伙子纵身一跃跳了上去,朝农户家驶去。
“由于水流比较急,很多农户的房子都很难靠近,我们只好隔着很远的距离,跟农户‘喊’话,劝他们暂时离开。实在不愿意离开的人家,我们再往返一次,把蜡烛、方便面和水通过小舟送给他们。”一位参加救援的小伙子告诉记者,有一户人家,冲锋艇连续向对岸冲击了4次,才靠上去,把屋里的一对夫妻拉上艇。被救上岸后,老李夫妻告诉记者,“太感谢他们了,看着满眼的水,我们两个当时都有点绝望了!”
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冲锋艇的油也加了一次又一次。往返次数谁也数不清,只是看见它一刻不停地在荆湾村农户之间“转悠”,为荆湾村被困群众开辟了一条水中生命通道。
据统计,截止昨晚9点,这一艇冲锋艇已经将几十人送到了安全地点,并把1000支蜡烛、1000盒方便面、1000瓶矿泉水送到了被困农户的手中。
老汉不减当年勇
左邻右舍称赞他为台风下的“王进喜”
■地点:梅溪、溪龙交界处
■见习记者:汪君英 通讯员 沈顺新
昨天,在梅溪镇和溪龙乡交界处,雨依旧斜斜地下着,河水暴涨、险象环生。几名乡镇防台人员在缜密的巡查中发现,在大雨的冲刷下,该交界处的溪龙新丰河道涵洞由于设施老化,原本的闸门腐化掉落,在强大的水压冲击下,汹涌的洪流从约有半米粗的涵洞中喷涌而出,水浪覆过土斗区,瞬间淹没了附近农田。
“涵洞在哪里?”防台人员看着浑浊的水塘,心急如焚,定睛想通过水泡寻涵洞,没有。用竹竿四处探索,还是没有。这样探寻了几近一个小时,还是束手无策。在危急关头,只见一位闻讯而来的近70岁的老人,一把扔掉手中物品,跳进齐腰深的泥池,不顾衣裤和全身在瞬间湿透。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摸索后,“就在这里!就在这里!”他以肯定的口气向大家喊道,果然,这个涵洞在距离河堤2米、2米深的地方找到了。
“一二!一二!”只见一旁的防台人员已经把堵洞的沙袋抬来备好。“他可真是一位台风下的‘王进喜’呐!”旁人说。
后来记者了解到,这位老人是溪龙乡新生村村民盛和生。老人淳朴地说,自己比较熟悉水情和当地堤坝情况,出一把力算不了什么。
竹贸城“战场”没有一人退出,没有一人叫苦
百人大战保商铺
■地点:竹贸城
■记者:蒲璇
8月10日下午,原本霏霏细雨逐渐演变成了瓢泼大雨,造成四周的积水全部都顺势流进竹贸城内。如果不及时抢险,将殃及竹艺商贸城内的商铺。当天晚上,这里打响了一场百人战洪水的“保卫战”。
下午5点,城管局开发区(递铺镇)分局60余名队员赶赴竹贸城,见到四处横流的大水,队员们来不及换上雨衣雨鞋就一个个冒雨冲进了竹贸城,迅速开始装沙袋,用沙袋围住店铺,阻止大水流进店内造成损失。
两个小时过去了,大雨不见止,积水又涨高,已经没过脚背。正在此时,城管局一大队、二大队50名队员及时赶来增援。一到现场,队员们二话没说,套上了一次性雨衣、光着脚就投入了战斗。100多人自动分工,有人装,有人扛,有人搬运,有人堆放,百余名队员形成了强大的抢险阵容。
蔡军正患着重感冒,但他却飞速地垒起了沙包;李小水的女儿正在医院挂盐水,但他却冲在搬运的最前线;陈传贤年纪已近50,但扛起沙包丝毫不怠慢。战斗中有人闪了腰,有人从头湿到脚,有人双手磨起了泡,有人被大水泡得双脚发麻,但从大队长到执法队员,从领导到办公室文员,没有一人退出,没有一人叫苦。
10点多,眼见水势越来越大,一辆消防车赶来抽水,当地一些业主和竹贸城工作人员也一起投入战斗,150人越干越勇。到晚上12时,激战了7个小时后,竹贸城的主要建筑物都被沙包团团围住,硬是没让雨水漫进店铺中。
董岭村干部连夜冒雨下山买药
被困游客解了忧
■地点:上墅乡董岭村
■记者: 蒲璇
昨天下午,上墅乡通往同董岭村的罗董线由于山水过猛,无法通车,包括上海之家旅行社75名游客在内的340多名游客被“困”在了农家乐中无法下山。
8月10日,罗董线上一座便桥的桥基被山水冲坏,而重修中的主桥还没有完全造好,车辆无法通行,只能徒步走过去。上海之家旅行社的75名游客就这样无法按原计划下山。与此同时,在上墅乡董岭村内,还有270多名游客住在当地的农家乐中,有的是长住的,也有部分近期需要下山。
“我们的客人大部分是老年人,有些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定时定量吃药,而当天晚上,两位游客随身携带的药吃完了,还有一个小孩子开始发高烧,我们又上不去,只能在下面着急。”上海之家旅行社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县相关部门乡镇迅速行动,开展了紧张而有序的安抚工作。董岭村的一名村干部连夜冒雨赶到山下购买了药品。上墅乡政府、交通部门则火速派人员赶到被大水淹没的便桥,奋力抢修桥基,力争尽早通车。
经过各部门努力,预计便桥的桥基在今天傍晚能够抢修完成,可以供小车通行,目前董岭村农家乐内游客饮食起居一切正常。
荷花塘三位村民黑夜中甘做“守桥人”
一个信念救两命
■地点:荷花塘村
■记者:昝多娇
这不仅是一场与“莫拉克”赛跑抢险救灾速度的战争,更是一次提高全民防台意识的亮剑。
10日晚10点,荷花塘村,备受瞩目的万华大桥。车水马龙消失了,连接桥两头的是无尽的黑暗,还有村民丁水富等三位守桥人近10个小时的守望。从下午4点开始,封桥、守桥、劝阻行人通过是他们迎战台风的岗位,和对生命的守望。
眼前,昔日连接递铺和三官的交通要道,如今像一只奄奄一息的病猫,无声无息,浸泡在夜色中,蜷缩着,静听暴雨如注,任凭身下的西苕溪水肆虐。1个桥墩“跪下”了,洪水越来越大,其它桥墩也“前所未有”地倾斜身子毫无气力地挺着,挺着。
丁水富眯着沾满雨珠的眼皮,有一辆车打着强烈的灯光正向桥边开来。2位40岁左右的男子下车,走近丁水富,走近万华大桥。“这里不能过去,还是绕道吧。”丁水富重复着当日不知讲了多少回的话语,劝阻他们通过。“没事,没事,肯定没事,还是让我们过去吧。”其中一位在企业工作的男子郑伟华一边看看大桥,一边推开丁水富阻拦的双手。
“这个桥真的不能过去!”丁水富意志坚定地把郑伟华的身子往后拉了一把,看着郑伟华不解的目光,他举起手电筒给郑伟华详细地说着、照着要绕道的路。“这个桥,由我看,你就不能过去。” 丁水富睁大眼睛,雨珠滑落,守望大桥和群众生命安全的信念不变。
两位要过桥的人见此状不得不返回,就在他们转身的那一瞬间,“哐”的巨响横空出世,万华大桥顷刻间被洪水掠走。只有10秒钟,从他们放弃过桥返回,到大桥被冲毁只有短短的10秒钟。
10秒钟,不及巨浪瞥足世人一眼;10秒钟,生与死的门槛前见证全民防台的信念。
天荒坪一民警在生命面前忘了自己脚下的危险
勇助群众脱险境
■地点:天荒坪半山凉亭处
■记者:陈丽君 实习生 李欢欢
“天荒坪下水库有人被围困,快去援救。”8月11日凌晨1点,天荒坪派出所接到了110指挥中心的指令。
“抢险突击队马上出发。”刑侦治安中队副中队长蒋国华匆忙披上雨衣,来不及穿雨鞋,就率领另3名协警冒着瓢泼大雨往天荒坪下水库赶。
大量的雨水夹杂着泥土和沙石从山上倾泻而下,蒋国华他们车子还没有开到电站加油站,就因为道路多处塌方,致使救援车无法到达现场。为及时解救被困人员,蒋国华和协警冒着山体随时塌方的危险,顶着大雨步行前往出事地点。
10几分钟后,蒋国华他们发现,在天荒坪半山凉亭处,一男一女正伸长着脖子焦急地往山下张望。可是横在蒋国华面前的是一条奔腾的泥石流,水流很急,一脚踏进去,不知道有多深,山上不时地发出“轰隆隆”的声音。
蒋国华仔细观察周围的山势,“雨这么大,再呆下去,万一发生危险就糟了;可是步行上去,实在是有些困难。”怎么办?
突然,蒋国华眼里闪过一丝亮光,他发现,如果攀着路边的山石上去,不是没有可能。“你们等着,我们上来接应。”蒋国华向两名群众喊话说。
看到蒋国华在向自己靠近,被围困的两名群众手拉着手,一小步一小步地往下挪。40多分钟后,两人终于脱险。瞬间,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两人相拥在一起。
据了解,这两名被困群众是一对夫妇,孝丰人,从临安送货返回途中,因山体塌方和泥石流而被围困。
我县各企业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受灾企业正自救
■地点:各企业
■见习记者:胡国稳 韦悦
昨天上午,一大早赶到厂房上班的宇明家具厂长程晓枫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门外的水高出厂房水平线30厘米,厂房就像是岸边的岛屿。”程晓枫指着被洪水冲来的垃圾告诉记者,幸好前天晚上员工用麻袋装木屑堵住了大门,不然厂区就大面积被淹。
宇明家具厂房选址地势较低,台风强降雨来临之前,企业就号召员工下班把木材、钢管和成品堆放到铁架上,避免被淹,并用十几个麻袋填装木屑,堵住厂区的几个大门。尽管如此,厂区还是小面积受淹,电焊机、少量木材被水浸泡。程晓枫表示,损失只有几千元,等到外面水退下去之后,员工就用桶、盆等工具把水舀出去。截止到昨天中午,整个厂区恢复生产。
而同样是处在地势低洼处的和谐家具受灾较为严重,损失十几万元。一大早,企业员工一起动手把水清除出厂房,再把被淹的原材料集中清理出来,堆放在一起,并及时维护受潮的机械设备。企业负责人詹德文表示,人不怨天,公司会利用库存原材料,尽快恢复生产,并积极联系原材料采购商。
连续的强降雨与大风也使得乌毡帽酒业遭到了一定的损失,乌毡帽的两座老仓库已面目全非,几方墙体已完全坍塌,100多缸成品酒被埋。另外,新厂房后的山体发生滑坡,但对厂房墙体没有造成破坏,所幸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乌毡帽办公室王小刚介绍,虽然此次台风没有对企业生产造成大的影响,但企业灾后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还是迅速组织人员进行自救御防,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开发区(递铺镇)将防范措施做在前
在建项目零损失
■地点:开发区(递铺镇)
■见习记者: 胡国稳
“莫拉克”肆虐过后,从开发区(递铺镇)经济发展局传来好消息,经昨日初步统计,开发区(递铺镇)37个在建重点工业项目无一受损。经济发展局王天学表示,这得益于开发区(递铺镇)工作人员和在建项目方在台风来临之前,及时共同应对,积极做好防范措施。
前天下午4点,雨势较大,记者在大成纸业二期项目施工现场采访时,开发区负责巡查的工作人员再次赶到,仔细询问项目的抗台准备工作。大成纸业董事长周唯勤介绍,工作人员十分负责,一天之内已两次登门询问。项目施工早已停止,临时工棚里住着的民工也转移到安全地方,施工用电也都已经切断,施工材料转移到高地。
离大成纸业二期不远的科翔壁纸二期项目施工现场,记者没有见到施工人员。空旷的场地,连挖土作业的大型挖掘机也披上雨衣,所有施工人员早已撤离。
王天学表示,开发区(递铺镇)在台风影响之前就多次联系在建的重点工业项目,要求项目方提前停工,安排住在临时工棚的民工撤离,转移低洼处的建筑原料。目前在建项目实现零损失。同时今年部分在建项目在清理现场同时,开始恢复内部装修等工程建设。部分企业主表示,只要天气允许,施工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到位。
茅山村村民演绎人间真情
房倒楼塌邻相帮
■地点:章村镇茅山村
■记者:柳颖
“幸亏村干部再三动员我要撤离,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昨天,家住章村镇茅山村的村民金菊香一边带着记者前往自己倒塌的房屋一边感激涕零地说。
在金菊香家倒塌的楼房现场记者看到,整幢房屋倒在废墟中,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七零八落的歪倒在一旁。天灾无情人有情,在一片狼藉中,茅山村干部与自发赶来的左邻右舍身披雨幕,顶着熬红了的双眼,拖着疲倦的身躯帮忙进行灾后自救。
“因为雨还在一直下,如果启用大型机械我们担心会引起更大的山体滑坡,所以只能靠人力将家里还可以用的物品翻运出来。”茅山村支部书记章银根告诉记者,大家或手抬、或肩扛、或铁锹挖,被泥土淹埋的瓶瓶罐罐一个个的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自从丈夫车祸去世后,家里就剩下了我和5岁的儿子,每年台风来临时村干部都会要求我和儿子转移,十分顾及我们的安危。”金菊香边抹眼泪边说道,“房子虽然倒了,但村干部们已经在帮我联系安置点,邻居们也主动帮我,我对以后的生活很有信心。”
为了两百老百姓
后河村干部民兵激战保土斗堤
■地点:溪龙乡后河村
■见习记者:裴磊
“报告,后河村土斗堤水势上涨,离堤面不到50公分了。快、快、快……”凌晨1点多钟,巡查员发现了这处险情,马上报告给了溪龙乡政府。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后河村土斗堤后住着70多户200多人,一旦河水漫过堤面,后果不堪设想。乡政府接到报告立即通知乡村所有干部、民兵及各应急小分队火速赶往后河村。半小时后所有人员全部赶到险情发生地。
平日里4米来深的西苕溪已经涨到8米多,微弱的灯光下望去一片泽国。外滩的树木淹到了树冠处,农户的桑树更是全部被淹没。黑夜中,雨还一直下着,河水还在不断的上涨,眼看将要没过河堤。
乡干部立即指挥人力投入加固河堤的工作中。大家冒着倾盆大雨,精神振作、斗志高昂,挖沙土装沙袋,扛着沙袋冲上河堤。雨还不停地下着,全身很快就被大雨淋透,身上沾满了泥水,可他们全然不顾仍奋战在河堤上。在强劲有力的口号声中,大家手中的沙袋快速地传递着,加固在低洼处的河堤上。
经过大家全力奋战,到早晨6点多钟,已加固河堤400多米,险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2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