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日全食可以改变什么?景点温度?营销水平?还是思维方式?
一次日全食可以改变旅游布局,可以改变资源配置,也可以改变思维流向。
这次日全食,安吉体会到了这样的改变。作为最佳观测点的江南天池景区景点、度假村宾馆生意之火爆,已经大大出乎了安吉人的预料。来自美国、英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243多名天文学家、6000多名外国天文爱好者,聚集我县各个观测点,与竹乡人民共同见证太阳系的神秘与绮丽。应该说,我们感觉到了这个日全食会热,也期待着它热,只是没料到,温度会这么高。
日全食已华丽谢幕,高烧退下,游人散场,留下的除了欢喜,应该还有思考。
思考1:
日食效应“最大化”了吗?
一次天象奇观与经济扯上关系,就成了颇为有趣的“日全食经济圈”。根据以往经验,但凡有幸被日全食光顾的地方,在发生的前半年甚至一年里,旅游收入会大幅增长。
我县的日全食经济链早早拉动起来。早在一年多前,全球各地的专家组、天文发烧友、普通游客就在我县预定了客房,印度的一个天文机构甚至把2吨重的观测器械空运到这里。据了解,7月22日前后,平时标价200元左右的客房价格都不同程度上涨,三星级以上的酒店7月21日晚的客房几乎满员,似乎安吉的酒店要凭着日全食赚得“盆满钵满”了。
但,足够了吗?
“如此庞大的人流,除了住满客房,应该好好挖掘下商贸流。”江南天池景区一位负责人说,日食经济圈不仅仅只是包括住宿、餐饮和门票收入,更多的是来自于整个日食延伸产品的销售,比如文化衫、滤光镜、纪念册等,这些产品带来的经济收入往往是住宿餐饮的3—5倍,其文化品牌价值也会在日食之后带回到游客的记忆和传播中,给景点带来潜在客户。
记者了解到,在日食经济周期内,我县除江南天池景区开发、销售了少量滤光镜和文化衫外,并无其他景区或厂家开发生产日食相关延伸产品。记者在江南天池观测点看到,天文爱好者穿着各种款式、颜色的文化衫,基本以团购为主,每件价格在100元以上,有些上面还明显地印着其他观测点的标志物和名字。
“如果有一个小巧的竹制日食过程模型,那该多么有纪念价值啊。”来自挪威的天文爱好者丽娜看着漫山遍野的竹子,感叹道。很可惜,她在竹乡没有看到,失望回去。
“除了商贸流,这次千年等一回的日食旅游,线路还可以拓宽些,打出竹乡整体品牌。”县某家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多数游客慕名去江南天池景点,其实在此之前,相关部门可推荐包装日食游线,把其他景点也纳入其中,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收益。
当然,这样的全民盛宴,享受难得的天文奇观,消费的拉动不仅仅只有这一面。
思考2:
日食经济如何持续“升温”?
在游客高峰期,安吉景点的道路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设施的负荷受到了严峻挑战。一方面是游客找不到地方住,一方面是商家看着有钱赚不到,力不从心。于是有人说,安吉一些景点的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能不能扩容升级?
现实是,日全食时这些宾馆、景点、餐馆挤得容不下,日全食后,这些设施和资源又都有了富余。基础设施扩容后,如何保持这些设施的常规经营和营利?
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有不断开拓旅游线路,提升品质,形成旅游精品产业链,才能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让日全食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再是三百年一次,而是周周‘日食’。”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说。
一个旅游经营者的举动,让我们读到了其中的希望。江南天池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景区在日食效应后,准备好好规划“春、夏、秋、冬”四季文章,形成旅游精品产业链,在继华东第一室外滑雪场和此次日全食最佳观测点后,该景区还将筹划建设高标准的健康运动基地,用品质理念和服务发扬品牌效应。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寻找比较优势,从中找出安吉旅游发展的特色特点,形成大思路,旅游经济必然升温。“我们当前还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思考的精神,旅游不再是一个景点的事情,而是全县一个品牌、一个概念的事情。”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局局长盛迎春说,这个课题需要倾心实践,才能最终见效。
思考3:
科普效应离我们有多远?
7月22日,本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与我们“会面”、“告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身处最佳观测点,安吉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观测到了世纪奇观,“兴奋”是竹乡当日的关键词。这天,人们不光享受到难得的“视觉盛宴”,还了解了日全食形成的原理,而且还懂得了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以及日冕、贝利珠、钻石环等专用术语,当日全民接受了一次天文学的“洗礼”。
兴奋之余,记者看到了一幅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前小朋友集聚在一起仰望天空的图片。他们是好奇的,日食给他们带来了天文学的瑰丽,可日食过后呢?记者了解到,我县从小学到中学教育,并无天文课程,也无一家相关的天文社团,这虽然与全国科学普及教育的缺失有关,但不能作为让这些孩子与日食只有“一面之缘”的理由。
此次,国际天文学日食组主席巴萨乔夫结缘我县天荒坪,与杭州高级中学天文社密不可分,正是这个学生天文社团向这位日食权威专家推荐了我县天荒坪观测点。
记者了解到,虽然全国教育科普课程开设还不尽如人意,但我国一些城市天文科普已慢慢“热”起来。安徽铜陵在当地的乌木山上建造一个太阳历广场,一个在古代彝族十月历之“十杆测影法”的启发下,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精髓和英国索尔兹伯利巨石阵的特点,融合中国传统圭表和地平日晷系统,创新研制了大型天文科普景观,为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
“在大力挖掘日食经济效应的背后,我们也要不遗余力地发展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县科技局一位负责人说,我们需要高品位的科普科幻类书刊来赢得众多青少年读者;也要邀请科普专业组织、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经常为青少年安排科普讲座、科技博览会、科技设计发明比赛、见习研究等科技活动。所有这些是学校教育力不能及的,它们丰富了青少年的科技经历,拓宽了青少年的科技视野,对青少年科技兴趣、创造力、想像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愿,此次‘日全食’不仅仅只是安吉的记忆,而是安吉新思维的开始。”浙江省科协副主席鲁善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