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县国税局了解到,这项惠及残疾人的工作模式经过六部门的多次碰头协商,已经完成机制建设,软件也已经开发完成,不久即可投入使用。
据了解,我县目前有残疾人3万余名,他们就业一般依靠县内民政福利企业及部门企业零星提供一些合适的岗位。而为了鼓励企业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财税、社会保障部门在税收、社保基金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企业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每人每年可达到3.5万元。
但是,却也有不少企业假借民政福利企业之名骗取各项优惠政策,或者虚报瞒报就业残疾人数量,或者没有足额发给残疾人工资,或者没有与残疾人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导致残疾人没有真正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如何解决这样的尴尬?单靠一个部门或者人工是无法弥补这样的管理漏洞的,于是,县残疾人联合会、县民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财政局、县劳保局等六个部门决定一起出击,让残疾人真正享受到实惠。
据悉,系统会将六个部门分别掌握的信息实现共享,每个部门都可以从残疾人联合会那里获得残疾人的基本信息,从劳动保障部门及民政部门获悉企业缴纳相关保险、保障基金情况,从财税部门了解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内容。而且除了提供银行支付工资需要出具书面证明,六个部门之间实现了“网络化、无纸化”合作,也少了很多人工操作容易出现的管理漏洞。
“惠及残疾人的工作模式正式运行后,即使按我县最低基本工资每月780元,再加上养老保险等,每个就业残疾人都可以每年拿到至少一万元的收入,不但生活有了保障,社会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县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