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中心>>国内国际>>社会
2岁男童出门见人就打 模仿奥特曼打同龄人(图)
2009年06月25日16:20 | 来源: | 作者: | 编辑: 樊慧

 两龄童出门见人就打 错在《奥特曼》?

  他虽然2岁,但相遇同龄男孩时,总会突然使出奥特曼跟怪兽格斗的招式,要把对方当成怪兽打;一群孩子嬉戏时,他或空手或手持奥特曼杀怪兽的武器,往其他孩子身上招呼……

  昨日,南岸区华竹花园的周女士谈及儿子痴迷《奥特曼》动画片、每天模仿奥特曼打其他孩子的事时坦言,“记不清有多少娃儿挨了儿子打,我不知道如何让儿子远离暴力。”

  两龄童出门见人就打人

  昨上午,记者见到周女士的儿子童童(化名)。他正在小区楼下的花园,跟另一个不足两岁的男孩玩耍,手握着1件类似月牙、两端很尖的塑料“兵器”。周女士说,“兵器”是动画片《奥特曼》中奥特曼打怪兽用的一种剑,是她经不住儿子哭闹近20分钟,在街头玩具店买的。

  “这玩意硬,我怕他把其他娃儿打哭或打伤。”她解释自己目光一直追随儿子嬉戏的原因。言毕,她讲述了一件哭笑不得的事:四五天前,童童在街头玩耍时遇到1个年龄约3岁的男孩,童童立即做出奥特曼跟怪兽格斗的进攻姿势,男孩则摆出奥特曼格斗怪兽时的防守姿势。有防守就有进攻,童童迅速变换招式拍打对方,这幕恰被男孩母亲看见,误认为儿子挨打,遂冲过来挥手拍童童脑袋替儿子还击。

  周女士急忙上去理论。哪料,双方家长话不投机扭打起来。“她比我高大,把我耳环和项链都扯掉了。”

  周女士既无奈也困惑——儿子模仿奥特曼已到痴迷程度。在家里,儿子也不时比划从电视中学来的奥特曼打怪兽招式,挥小拳踢小脚往她身上招呼。

  人人在他眼中都是怪兽

  按周女士说法,儿子痴迷模仿奥特曼是20天前的事。那天中午,她忙家务,遂让儿子看电视。忽视间,她发现平常好动的儿子眼盯电视目不转睛——正播放《奥特曼》。正是这天起,每逢中午,儿子吵闹着非看《奥特曼》不可。

  “关过电视也拔过电源插头,没用。他不停哭闹,我顶多坚持10多分钟又得开电视。”周女士称,几乎每次出门,儿子都“逼”她买奥特曼玩具或奥特曼兵器。就此,她也试过路过商场时绕道,甚至不带钱领儿子出门等办法,儿子哭闹喊买不奏效后,非要站柜台边耍兵器至少1个小时,待过足瘾才极不情愿回家。

  “他经常嚷自己是《奥特曼》中的‘铠甲战士’,以为自己是小奥特曼,其他孩子都是他追打的‘怪兽’。”她坦言,现在,儿子言行让她很为难,不知如何引导他远离暴力。

  怪奥特曼还是怪大人

  昨日,记者随机询问几个小孩,他们都知道奥特曼,有孩子甚至立即演示出奥特曼的招牌动作。陪这些孩子玩耍的家长,几乎有与周女士相同的担忧:孩子看《奥特曼》后,争强好斗性格十分明显,都喜欢追着其他孩子当怪兽打。

  据悉,在日本,《奥特曼》是限制级动画片,规定电视黄金时间不能播出,且要求孩子必须有家长陪同才能收看,而国内播放却不受任何限制。

  就此,市教委有关人士呼吁:《奥特曼》在国内受追捧,跟国内电视台属企业,某些播放奥特曼的电视台为追求利益,完全忽略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电视台绝不能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心。

  不过,对于童童的暴力倾向,29岁的唐先生却有不同看法。“当年我们是看《恐龙特级克塞号》等动画片长大的,其所谓的暴力程度,与奥特曼也差不多。”唐先生说,他的同龄人也只有小部分有类似童童的表现。“关键还是大人如何教育娃儿。如今的孩子太金贵,家长只会纵容,舍不得打,也不让他们吃苦。这才是养成孩子暴力倾向的根本原因。”

  孩子在找成就感

  贺小燕 高级心理咨询师

  童童痴迷《奥特曼》和模仿奥特曼打怪兽不能自拔,跟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一样。3岁以下孩子可塑性强,在他们眼里模仿奥特曼是做游戏,童童遇其他孩子也模仿奥特曼或别人看他模仿时,他便通过成人眼中的“打人”来证实自己模仿很到位——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家长应在鼓励和表扬的前提下,把孩子从模仿奥特曼的游戏中引导出来,比如:发现他在做非暴力等有益、不影响他人生活和工作的游戏时,一定要表扬,让孩子同样拥有成就感。这个过程可能对个别家长有些残酷——孩子注意力脱离奥特曼后,可能会大哭大闹。

  动画片应该分级

  潘素珍 南坪小天使幼儿园园长

  幼儿园也曾发生有孩子模仿奥特曼动作,使其他孩子受伤的事。家长想让孩子远离《奥特曼》带来的不良影响,可试着告诉他除奥特曼外还有很多英雄可崇拜,即用分散兴趣爱好的办法有效疏导。另外,发生在童童身上的事表明,保护小朋友身心健康迫在眉睫,如何净化荧屏?希望有关部门为动画片建立严格分级制度。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