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中心>>国内国际>>社会
杭州拱墅居民幸福指数为什么这样高 这里给你答案
2009年06月10日16:41 | 来源: | 作者: | 编辑: 樊慧

  不久前,杭州拱墅区的一项调查显示,住在这里的居民,幸福感指数高达95%以上。

  是什么让并非杭州最富裕城区的拱墅区居民感到幸福?拱墅区在创建和谐社区中独创的一些方法给出了答案——全国首创的“一岗解两难”助老助残服务、“一倾斜四延伸”全覆盖救助、社区失业预警干预和“零遗漏、全方位”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四大服务品牌。

  这些看上去挺工作化的名词,其实内涵确实挺丰富。也解决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让百姓生活挺安心。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拱墅区6万余名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低收入群体实现了服务全覆盖,全区共投入各级各类救助资金4802.6万元,受益群众7.96万人次。

  有人失业了

  数据库马上亮“红灯”

  住在米市巷街道夹城巷社区的韩宝山,今年2月开始失业在家,不过,没过多久,社区劳动保障室工作人员就主动把岗位送到了家里——事先连韩宝山自己都蒙在了鼓里。

  社区能这么快了解失业人员的情况,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得益于拱墅区对社区劳动就业年龄段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拱墅区首创“社区失业预警干预”机制。区里把社区内所有劳动年龄段内人员,按照就业稳定性划分为ABCD四类,并建立起了数据库。然后,用“红、黄、绿”三色对就业状况进行监测评级,重点对失业人员和边缘失业人员进行监控和预警。这样一来,社区的就业状况,数据库里就清清楚楚,有谁失业了,“红灯”就会亮起来。这样一来,促进就业变得有的放矢,不再是一句空话。

  照顾儿子和社区老人

  生活经费也解决了

  张丽娜是杭州第一棉纺厂的下岗女工,家里有一个患脑瘫的儿子。不久前,拱宸桥社区专门为她设立了一个助老助残岗位,除了负责照料脑瘫的儿子外,再负责定期走访照顾社区3位老人。每个月千余元的稳定收入,不仅解决了其家庭生活难题,也解决了社区3位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难题。

  作为浙麻、杭一棉、杭丝联等国有大中型棉纺企业集中地,拱墅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人口超过6万余名,其中独居、空巢老人近万人。“一岗解两难”模式,就是通过建立助老助残服务站、设立助老助残社区公益性岗位等措施,缓解“4050”人员就业压力,同时满足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服务需求。

  目前,全区已建成助老助残服务站30个(其中示范型站点10个),站点面积2500平方米,开发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200个,向辖区1200余名困难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免费服务,低偿、有偿服务覆盖全区6万余名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低收入群体。

  外来务工者

  照样有救助金可拿

  大地震后“无家可归”的四川民工唐明,开心地拿到了半山社区替他向拱墅区慈善总会申请的3000元救助款。

  原来,外来务工者只要在拱墅区生活1年以上、并与辖区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凡合同期间因灾害、疾病、工伤等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最高就可得万元救助。

  外来人口由于流动性大,受到管理约束少等原因,为现行的救助体系不“兼容”,也使他们成为社区和谐的“短板”。

  所谓“一倾斜四延伸”全覆盖救助工程,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它实现了救助对象向老、幼、病人群倾斜,救助范围向农村群众延伸、向边缘困难家庭延伸、向外来务工人员延伸、向突发事件领域延伸,实现救助对象城乡全覆盖。

  而受益人群,也从城镇低保困难家庭,扩大到农村低保困难家庭;从城镇边缘困难家庭,扩大到农村失地农民;从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扩大到在职困难职工;从辖区居民,扩大到外来务工人员。救助范围从现金援助扩大到就业援助、医疗援助、住房援助、助学援助、司法援助等。目前,已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救助资金4802.6万元,受益群众7.96万人次,使辖区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