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中心>>新闻评论
为美丽乡村多留些“旧”
2009年02月26日09:10 | 来源: | 作者: 东玲 学芳 | 编辑: 樊慧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报福镇洪家村民居改造采用“穿衣戴帽,整旧如新”模式,既美观又经济;迂迢村的徐氏古宅则通过“修旧如旧”,保留了“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民居风格。这些新农村建设的形式,为农村留住了“旧义”、留下了“土味”,其做法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赞许,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笔者以为,当下新农村建设在努力彰显“新”的同时,还须多留些“旧”。要弄清楚“新”与“旧”的辩证法,既要有新风貌、新看点、新气象,又要尽量保留旧建筑、旧遗存、旧痕迹。如果说“新”体现的是希望、憧憬、未来,“旧”承载的则是历史、文化和记忆。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乡村、一座城市的发展史,也是它建筑发展的历史。现在的希腊仍然闻名于世,不在于它兴建的水泥森林,而是历史为希腊留下的一座座古迹。相反,韩国的新村运动,由于“全盘西化”,农村是新了,时尚了,可朝鲜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在乡村却几乎荡然无存。

  今天的新农村以什么方式建,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从“建”字本身可以推出两种,一种是新建,一种是改建。笔者以为,但凡外界条件允许,还是用改建的好。一位工程师算过一笔账:新建一个农房的费用是改建的5倍。单从经济角度考虑,“穿衣戴帽,整旧如新”模式也更值得推广。那么,美丽乡村建设该留住哪些“旧”?

  留住“旧情”。中国人有浓厚的历史情节,根文化深入人心,而最能体现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就是建筑。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村庄,只要它曾经存在过,原始地就是旧址,就具有历史价值。安吉历史文化厚重,有许多古建筑、旧遗存,这些是安吉的标志、安吉的历史、安吉的魅力,必须留好。

  留住“旧景”。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要具备历史意识和责任感。我们不但要将新生活留给后代,而且要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他们;即使是小小的乡村,也该留有它的古色古香。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明要实现高度的融合。

  留住“旧义”。文化复古已是历史潮流。建筑是可视文化最好的体现之一。在别人都在忙于亡羊补牢时,我们为什么不未雨绸缪呢?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历史也不会重来,美丽乡村之美,更在于其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深度。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