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市委领导同志指出了一些干部缺乏激情的问题。对于干部保持旺盛的工作活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提出了新的要求。
什么是激情?激情,是一种性格、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修养,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能被感受、被传染、被复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激情,成为推动工作的灵魂。
在上海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广大干部正是靠着这种激情,忘我工作,踏实进取,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发展的车轮始终滚滚向前。如今,站在新起点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当前所面临的全球金融危机等,都在不断挑战我们的勇气与意志,就更需要我们广大干部继续保持旺盛的激情,继续攀登新高峰。
激情,来源于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没有信念,犹如高楼大厦失去了支柱;没有理想,好比大海航行缺少了灯塔。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感召下,孙中山、周恩来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振兴毕其一生心血,终于赢来“少年中国”;在“不治理好风沙,我死不瞑目”的激励下,焦裕禄、袁隆平等一大批“平凡的伟人”矢志不移、默默奉献,成就了今天的兰考和国人的温饱。无数前辈先烈的事迹告诉我们,具备激情,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激情,来源于对人民群众的深厚大爱。有爱就有激情,激情因爱而生。爱,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力量。“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装着对人民的爱,小平同志虽经各种逆境,仍殚精竭虑地思考和关心着祖国和人民的未来;“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装着对人民的爱,十几万当代“最可爱的人”日夜奋战在汶川地震现场,为着百分之一的希望与死神赛跑,取得了抗震救灾的极大胜利。心中装着对人民的爱,人民的爱才会铺天而来。
激情,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学习成就知识,知识产生力量,力量爆发激情。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顾炎武“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无一不因学习而成就。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更是磨砺意志、锤炼心智、提升素质的过程。无论工作或生活,都需要我们自觉养成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把自己培养成敢揽瓷器活的“金刚钻”。
激情,来源于适当的负重和压力。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朝堂之上,孟子警醒世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逼迫兵士以一敌百,“百二秦关终属楚”……先人们早已意识到动力来自压力,利用压力逼迫自己,谱写壮美的史诗。承受适当的负重和压力,接受经常性的锤炼,不仅可以增强抗击挫折的柔韧度,还可以使人时刻保持战斗激情,在艰难险阻面前散发出无限的活力。
激情,来源于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氛围。激情似火,不断“加油”鼓励,则会前仆后继、星火燎原;如果“冷水”灌顶,只会心灰意冷、偃旗息鼓。古往今来,好多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有鲜明的个性和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菜根潭》曰:“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人,皆有长短,关键是取其长、避其短,以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制度引导人释放激情。
激情是一道光,照亮人生的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希望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涌现出更多的石光荣们、李云龙们,永葆革命激情,以志存高远的大气、压倒一切的豪气、开拓进取的锐气、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破除发展中的瓶颈,攻克前进中的难题,以一腔激情将坎坷征途变成通天坦途!
(原载2008年11月15日《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