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希望送温暖者在感性之余多些理性,因为笔者在送温暖的过程中,也听到了某些不和谐之音:某乡镇的一户贫困家庭,其实早就脱贫,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为了每年送温暖活动中能拿到政府的慰问金,一年当中总是有几天穿得破破烂烂地到相关单位去“拜访”领导,因此逢年过节,总是会被列入送温暖名单中,试想,这样的送温暖,老百姓会怎么看,怎么想?单位和部门原本是想做好事,最终却“费力不讨好”,有损自己的形象。
笔者希望送温暖者在感性之余多些理性,因为在日常的走访中,笔者深刻领悟到,送温暖送爱心的人要谨慎,因为对方的自尊心通常是很强的。记得有一次,一名送温暖工作人员当场流露出对一户特困家庭的同情,并当着人家孩子的面,不住地说,“太可怜了,太可怜了,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孩子太苦了,”笔者相信这位工作人员是真诚的爱心流露,但我更希望她能克制自己的情感。为什么?因为笔者看到了孩子眼睛里的尴尬和难受。
说一千道一万,笔者只是希望,送温暖不仅仅是被送者感到温暖,送温暖者也要心怀一颗暖融融的心、理性之心,这样才能真正温暖到别人。当然,真正把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把“实功”做在平时,做在日常,做在具体的方方面面,这样更好,更实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