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老郭连片承包了106亩地。“这么多年的种田经验告诉我,不搞规模经营,种田赚不了钱。”一下子承包了这么多田,老郭开始在如何经营管理上动起了脑筋。他虚心地向县农技推广人员求经,学习规模种植的方法。在一番“补课”后,老郭的想法“脱胎换骨”,他把种田的各个环节分解,专门雇用一批种田能人,签订服务合同,定时定点上门服务。同时,他还租用机械化设备,插秧、收割,样样都节时省事。
“我长期雇用了18个人,农忙时他们负责自己包干区块的农活,我主要统筹协调农资、插秧、除虫、收割等农活的时间安排。”在老郭的眼里,管理这100亩地就像经营一家小企业一样,每道工序既要省时又要高效。就拿早稻的除虫来说,以前地少时,老郭和家人只能背着除虫器田间地头到处跑,至少需要两、三天时间,现在18个雇工采用大型的除虫喷雾器,一上午就可以完成全部工作。“18个人怎么分布,用多少剂量,怎么喷洒,我们经过计算,非常科学。”老郭告诉记者,相比之下,现在的种田模式自己很轻松,收入也不错。除去各项服务承包费用和农资成本,光两季粮食生产净收入就有5万多,不仅供出了3个大学生,还在县城给儿子买了新房子。
“十七届三中全会好政策,我准备借这次东风,再承包200亩田。”老郭信心十足地说,从新闻上了解到中央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很受鼓舞,他和家人商量明年把种田规模扩大到300亩。再购买些农机设备,采用机械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