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中心>>新闻评论
别让孩子提早告别童年
2008年12月05日09:56 | 来源: 假日周刊 | 作者: 吴静 | 编辑: 樊慧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打来电话告诉记者,自己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沉迷于网络聊天,偶尔看到女儿与网友们的聊天记录,其中字字都流露着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精明、世故和成熟,而在平时生活中看到爸爸和女性说话,就认定爸爸“包二奶”,同性的孩子有亲昵举动时便说“同性恋”,这些都让她深表忧虑。

  现在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愈发早熟,他们没听过《卖报歌》,却会哼“我和你缠缠绵绵往前飞”;他们没玩过丢手绢,却深谙各种网络游戏;他们不再执着《猫和老鼠》到底谁好谁坏,开始专注于你侬我侬的韩国台湾偶像剧。他们也越来越多地用一些调侃因素,“创造”着一些带着成人式世俗和玩世不恭的“童谣”……这一切都显示着现在孩子身上童真的逐渐丧失,童年生活的渐渐远离。

  现在的孩子普遍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早熟,还未曾享受童年的欢乐便急急忙忙告别了童年。按理,物质生活远比过去丰富,但是孩子的快乐似乎并没有与之成正比。有的家长忙于工作,以优渥的物质条件代替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有的家长虽舍得为孩子花时间,却盲从于“早期教育”,强加于孩子身上的思想正在扼杀他们的天性。在压力下,十多岁的孩子却都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同样,社会在孩子提前告别童年的问题上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在便利的环境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庞杂信息,但他们缺乏正确选择和判断的能力。电视和网络充斥着暴力和色情,儿童读物功利色彩日益浓重,“少年偶像”的诱惑让孩子疲于模仿。于是属于孩子的语言越来越少,他们只能模仿、挪用成人话语,童年生存空间受压缩,孩子的天性没有空间和时间给予释放。这种成人世界里的商业文化所包含的功利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侵蚀着孩子尚未成熟的思想。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一个民族如果小孩说大人话办大人事,那么大人必然说小孩话办小孩事。如此本末倒置的结局是谁的错?童年离孩子越来越远,成人为何不回过头来细细体会一下自己曾经花样的童年,同时也让自己的孩子感受自己童年的快乐呢?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