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的探索和实践。”报福镇党委书记盛迎春向记者娓娓道出报福美丽乡村发展的图景:山水未动,灵气萌动;处处生景传诵,村村点石成金。报福不动一山一水,挖掘原生态自然文化,让10个村庄点缀在景区,打造成村村相连的原生态休闲度假区。
一体投入 凸显原生态“大景区”概念
昨日,上海游客王永进驾车刚进报福,就在路旁景区指示牌的帮助下找到了石岭农家乐的地址,他对整个景区的观光路线也心中有数了。景区指示牌上,分别用英文、中文和国际通用标识对全区的旅游景点、农家乐分布作了指向和介绍,外地游客看了指示牌后对景区基本状况一目了然.。“有了这个指示牌,大景区的样子慢慢也出来了。”报福镇党委副书记戎露波说。
据了解,如今报福镇和各村庄联合设置的碳化木质“景区指示牌”已达到8个,以后全镇旅游景点和交通要道口处都会添置统一的景区指示牌,镇村一体投入达50万元。此外,占地12亩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也在报福村紧锣密鼓筹备中,预期投入上千万。
实现“大景区”规划,建立镇村一体的投入机制是关键。戎露波告诉记者,报福提出打造原生态休闲度假区后,依托美丽乡村创建,镇、村、投资商合作共推景区建设。解决景区大景观改造难成为报福发展的突破口。镇政府积极招商引资,红石崖、大场坪等项目不仅带来了自身景点的发展,还带动项目投资商主动为报福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正在动工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就是一位投资报福水上观光项目的老总承包建设的,建成后,将成为报福休闲度假区的门户和中心。截至目前,镇、村两级财政共投入上千万元改造道路等基础设施,105个旅游规划项目开始实施,景区一体化的投入机制正逐步完善,为景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结亲”互动 优化配置村庄旅游资源
“秋观红叶冬听雪,春看杜鹃夏戏泉。同是山水,同是人家,却有不同的风情。”戎露波告诉记者,报福的10个村庄统一规划却不同特色,“山水统里”、“石岭人家”、“十里景溪”……10个村庄各具特色,不同定位,在差异化发展中谋求互动,最大化整合报福那方山水,这片人家。
用“举目是景,移步是情”来形容报福景区将不再为过。记者了解到,如今报福镇的百姓正“研究”着家门口的山山水水,挖掘亮点,点石成“景”、成“金”。深溪村地处高山深处,山水奇特、风光旖旎,当地百姓以打造“深溪大峡谷”为主线,开发两岸景点和休闲项目,拓展山水内涵, 开发“雪落冰坑”、“月悬胜地”。“龙潭石语”等一系列类似西湖十景的休闲点,让有限山水产生无限效益。
“报福镇的百姓要不动山水干戈,筹划大景区,培育新景点,激活山水灵气和人气。”报福镇镇长顾建强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原生态休闲度假区规划设计已付诸实施,10个村庄根据各自定位经营品质村庄,十里景溪水上景观项目投产100万正式开工,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预计明年建设完工,报福镇打造原生态休闲度假区的新格局正悄然形成。